第07版:高端访谈

中国能源报 2023年05月22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清洁供热将转向精细化运营(空气知库)

——访中国建筑节能协会清洁供热产业委员会秘书长赵文瑛

本报记者 董梓童 《 中国能源报 》( 2023年05月22日   第 07 版)

  赵文瑛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推进清洁取暖是能源消费革命的一项重大举措。清洁取暖,一头事关百姓温暖,一头事关蓝天白云,是重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随着《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规划(2017-2021年)》告一段落,2022-2023年采暖季可谓是清洁取暖工作承上启下的重要年份。

  2022-2023年采暖季有哪些新亮点,又面临哪些挑战?未来,我国清洁取暖工作方向将发生哪些变化?日前,《中国能源报》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建筑节能协会清洁供热产业委员会秘书长赵文瑛。

  取暖季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在赵文瑛看来,供热系统是现代化城市市政公用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是城市综合能源供应体系的重要环节,也是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政策指引下,持续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工作,势在必行。

  “‘十三五’期间,在《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规划(2017-2021年)》政策促进下,供热行业主要聚焦于清洁能源替代,特别是热源侧的清洁化改造,集中供热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煤改气、煤改电、可再生能源供热、核能供热等技术快速发展并投入应用。截至2021年底,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率达73.6%,超预期完成目标任务,取暖季大气污染防治取得显著成果,北方地区雾霾天大幅减少,能源与生态环境友好性明显改善。”赵文瑛说。

  赵文瑛列了一组更为直观的数据:目前,我国北方地区冬季供暖以清洁燃煤集中供暖为主,占比约40%,天然气供暖次之,占比约18%,电供暖占比接近10%,可再生能源(以地热和生物质为主)、余热等其他热源作为补充。      

  赵文瑛指出,《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规划(2017-2021年)》取得阶段性成果后,针对2022-2023年供暖季,各地出台一些地方性政策,试点推广工作仍在持续。从宏观角度来看,下一步,整个行业应该怎样发展,国家层面政策存在接续问题,需要一个从顶层设计出发的引导性文件。

  长效市场化机制亟待建立

  虽然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工作成效明显,但2022-2023年供暖季仍面临挑战。

  赵文瑛表示,现阶段,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清洁供暖主要以清洁燃煤为主。以东北三省城镇地区为例,该区域清洁燃煤集中供暖占比约96%,远高于北方平均水平。北方城镇地区单位面积实际供暖能耗约10千克标准煤/平方米。

  “在近几年我国煤炭价格走高的情况下,2022-2023年供暖季行业面临最大挑战是供热安全问题。”赵文瑛直言,煤炭价格维持高位,供热成本“倒挂”,亟待疏导。2021年以来,煤炭价格上涨,民营供热企业尚无渠道签订中长期煤炭购销协议,无法享受长协煤价格。比如,吉林省长春市的供暖煤炭成本已达34元/平方米,供热成本约为38元/平方米,而热费价格平均约30元/平方米。东北三省市场煤炭价格涨幅远超国家煤热价格联动机制规定的煤价上涨10%。

  赵文瑛补充说:“另外,供暖用煤普遍未纳入长协保障,供热企业存在断供风险。我们调研东北三省36家中小民营供暖企业发现,供暖用煤均无长协保障。为此,我们建议将北方地区所有民生供暖用煤全部纳入长协保障,并且严格落实‘3个100%’(即全年用煤量签约100%、中长期合同履约率100%、中长期合同价格100%)。这一建议去年被国家发改委积极采纳,据初步估算,此举可为供热企业节省供暖成本上百亿元。”

  赵文瑛提出,为了供热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应将供热安全纳入国家能源安全体系统筹考虑,完善现行供热价格机制,加快供热成本疏导机制研究,并建立长效市场化机制,缓解供热行业运营成本问题,保障供热安全。

  新型智慧供热促高质量发展

  身处新时代,“十四五”期间供热行业面临发展新目标,清洁供热要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进一步迈向高质量发展。

  赵文瑛认为,清洁供热距高质量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要求还有距离。在整个能源消费行业中,我国供热行业仍处于相对粗放的发展阶段,管理相对落后,能耗较高。目前,北方地区供暖季二氧化碳排放量将近10亿吨,占全国排放的1/10,体量非常大,与整个交通行业相当,供热行业的节能降耗、绿色低碳发展对全社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具有重要影响。

  “当前,供热系统普遍存在供热系统化石能源热源占比高、碳排放量大、热力平衡调节困难、过量供热及供热不足并存、系统灵活性不足、管理粗放、智能化水平不高、无法根据实际天气变化及具体需求灵活调节等问题,从而使得供热煤耗较高,能源浪费严重。”赵文瑛说。

  赵文瑛同时指出:“但供热行业的节能潜力也非常大,如果实现热源、热网、用户间信息联动,协同管理,节能方面将实现很大提升。有企业已经开始在吉林、聊城等北方老旧小区做了供热系统节能改造,系统能耗普遍可以下降15%-20%,个别项目甚至可以达到30%以上。”

  “未来的供热系统,一定是能够满足老百姓温暖舒适和个性化需求且可调可控的安全、低碳、清洁、高效、智慧、经济的供热系统。”赵文瑛强调,在数字化管控手段加持下,以供热计量为基础的新型智慧供热将成为实现供热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途径,即以供热信息化和自动化为基础,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供热系统“源网荷储”全过程的深度融合,达到热电协同、网源协同和荷网协同,最终实现按需供热和精准供热。

  据介绍,2022-2023年供暖季也有不少地区明确提倡热源侧多能互补,以及推动“新能源+供热”模式发展。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中,供热将成为新能源消纳的重要场景,热力系统将成为新型电力系统下电力安全稳定运行的“稳定器。“热-电”协同将成为新时代下供热产业融入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必要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