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版:星辰副刊

中国能源报 2023年05月15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煤矿“红五月”

周脉明 《 中国能源报 》( 2023年05月15日   第 20 版)

  凡是在鹤岗矿区生活过的人,无人不知“红五月”,它是鹤岗矿区人曾经支援全国解放的一个历史标志,更是他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精神的写照,是一代代鹤岗矿区煤矿工人轰轰烈烈劳动竞赛的光荣传统。

  那年五月,我从山东来到鹤岗,进入煤矿工作。清晨六点多来到煤矿大院,院中彩旗招展,彩纸书写的宣传条幅令人无比激动:“大战‘红五月’,誓夺原煤20万”“流泪流汗,原煤产量破20万”“平时喊破嗓子,不如‘红五月’做出样子”……

  我和新来的矿工跟着经验丰富的老孙下了井。老孙将一只饭盒递给我:“拎着,到掌子面给王队长。”“孙师傅,咱们不是有班中餐吗?怎么还带饭呀?”我好奇地问。

  “给王队长捎的。他媳妇在家包的饺子,王队长昨天下午入井,现在还没有升井呢。”老孙看了看我,“听说过他吧?地球转一圈,我在井下干仨班。”

  “哦,我想起来了。”我诧异地点了点头,没想到自己竟然要和一位全矿区闻名的老“劳模”一起采煤。

  听说王队长是掌子面的“拼命三郎”,更是矿区出了名的铮铮铁汉。有一次,他左手小手指被铁腿砸掉一节,第二天竟包扎着手继续来掌子面采煤。后来,还是他妻子给矿工们送姜糖水时,才透露了这件事。

  我们刚走到掌子面,只见前面一堆人吵嚷着,一位满面煤尘、工作服被汗水湿透的大汉在调解:“老马,别干了,别耽误下一个班出煤。”“不行,就是打破我脑袋,也要再干一会儿!”“‘红五月’完不成任务,不是扯全矿后腿吗?”“咱们明天多干点,就把今天耽误的找回来了。”

  原来,夜班工人因为主井绞车出现意外,耽误了出煤,夜班计划原煤产量没有完成,白班工人又要早点进掌子面出煤,因此双方起了争执。满面煤尘的大汉从中调解,才化解了这场掌子面危机,他就是王队长。

  趁给王队长递饭盒的机会,我仔细看了眼他的手。果然,那只乌黑的首套左手小拇指前端一节是耷拉着的。

  下午三点五十整,我们顺利完成小班原煤计划产量,可还没到下班时间,下午班的工人早已堆在掌子面催促。“快点儿,该下班了,媳妇在家都给你们烫好酒了”“快升井吧,不然就赶不上2路汽车了”“哈哈哈”……

  我刚要走出掌子面,只听老孙对王队长说:“咋的,干了三个班,还不升井啊?身体吃得消吗?不然我替你。”“没事儿,我发现掌子面不是那么安全,我怕大家为了抢产量出事儿,我不放心,还是盯着点儿吧!”

  后来,在全矿“红五月”总结表彰会上,大家才知道,王队长在井下连续工作最长时间是5天。

  鹤岗矿区的“红五月”要追溯到1946年6月。彼时,解放战争全面爆发,因前方战事吃紧,急需煤炭支援,时任鹤岗矿务局局长李天放在动员会上动员生产:“东北战场打得很激烈,现在我们多出一锹煤炭,就等于给前方送去一颗手榴弹;多出一吨煤炭,就如同为前方送去一颗炮弹,我们这时不大干,还等啥时候作贡献?”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劳动竞赛在千尺井下热火朝天拉开,并且创造出“五月奇迹”。之前,全局最高日产不过3000多吨煤,而在“红五月”,仅一个矿最高日产就突破了3400吨。

  一列列煤炭专列开往前线,有力支援了解放战争。从此以后,“大战红五月”成为鹤岗矿区的优良传统,被一代代矿工传承至今。后来,鹤岗矿区的“红五月”还产生了一支激情澎湃、鼓舞士气、脍炙人口的歌曲。1947年,著名音乐家马可来到鹤岗,他深入千尺井下,来到机修车间,目睹煤矿工人如火如荼的劳动场面,看到犹如巨龙的煤炭专列驶出矿区,由此创作出那首经典的《咱们工人有力量》。

  (作者供职于黑龙江鹤矿集团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