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和德国电气工程师协会(VDE)联合颁证仪式在杭州未来科技城举行。由杭州纤纳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纤纳光电”)自主研发的钙钛矿α组件顺利通过IEC61215、IEC61730稳定性全体系的国内外双认证,并获颁了全球首个钙钛矿分布式电站的容量评估报告。纤纳光电成为全球首家同时获得国内外双认证和钙钛矿电站实证检测的机构。
■■α组件稳定性获有力证明
据介绍,IEC61215和IEC61730标准是光伏行业稳定性和安全性最重要的基础标准,依据该标准所颁发的认证是光伏组件进入国内外市场的必备通行证之一。2022年底,纤纳光电的钙钛矿α组件通过了国际电工委员会的IEC61215和IEC61730稳定性全体系认证,成为全球首个通过这两项稳定性全体系认证的钙钛矿机构。
VDE可再生能源中国区总经理文的介绍,依据现行的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标准,光伏组件的检测需要通过一系列规定的测试序列,包含高温高湿条件,高低温交变循环,紫外曝晒及温湿度交变实验等一系列条款,期间再结合诊断性测试来观察产品的性能参数、安全参数变化,最终批准确定光伏组件的产品设计定型。
“经过VDE、CQC及纤纳光电三方技术团队近半年的努力,结合试验过程中的最佳实践,克服了标准条款的适用性、测试结果边界条件的验证、钙钛矿薄膜组件的光照稳定性的复杂性等诸多困难,最终成功完成了所有的测试工作。”文的表示,基于认证评价的要求,VDE的审查员对钙钛矿α组件的产线进行了严格的实地工厂审核,确定了其合格的生产能力,最终VDE德国总部对纤纳光电钙钛矿薄膜组件作出了认证决定。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很早就布局研发钙钛矿产品的检测认证技术方案,在现有的光伏产品标准上,结合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自身特性进行符合性调整,设计出了符合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特性的检测技术方案。”CQC新能源产品认证部部长张雪指出,此外,本次纤纳光电获证的钙钛矿组件产品,一次性通过了CQC和VDE型式试验和工厂检查等一系列严苛的评价和审查并获得认证,充分证明了纤纳光电钙钛矿α量产组件的优良品质和稳定性。
■■成功跨越产业化主要门槛
“钙钛矿薄膜光伏技术从2009年首次由文献报道至今,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单节钙钛矿器件的实验室转换效率就从3.8%提升到了25.8%,这项技术正不断的从引人注目的实验室技术向前景可期的商业化技术转变。”纤纳光电联合创始人颜步一表示,纤纳光电是全球第一批从事钙钛矿商业化技术研究的机构,自2015年成立以来,通过持续的研发创新,不断创造着钙钛矿小组件转换效率的新高,持续提升钙钛矿稳定性,在全世界率先实现了百兆瓦级钙钛矿生产线的通线、出货和示范应用。
“过去,业内普遍认为钙钛矿材料较软,或难以经受严苛的机械、湿热等挑战,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在实际使用当中缺乏稳定性。这次认证证明了我们的太阳能电池已经满足在户外条件稳定使用的基本条件,我们全面掌握了打开钙钛矿产品稳定性的‘密码’。”颜步一进一步指出。
张雪表示,纤纳光电作为全球知名的钙钛矿光伏技术和产业化领军企业,在钙钛矿光伏技术研究商用组件规模化量产,上下游生态链构建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有力的推动了钙钛矿新一代太阳能电池组件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纤纳光电联合创始人兼CEO姚冀众表示,证书和报告的颁发充分向世界证明了,钙钛矿光伏技术已成功跨越产业化的一道主要门槛,开始下一阶段规模化实证应用的新征程。CQC、VDE、中认南信和纤纳光电共同携手,开创了钙钛矿产品产业化落地的先河,在钙钛矿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实践、数据亟待更多积累
如今,纤纳光电获得全球首个CQC & VDE钙钛矿产品国内外双认证,有利于加速推进钙钛矿技术的产业化。
在文的看来 ,此次获得产品认证是一个好的开始,代表了纤纳光电的钙钛矿薄膜组件满足了国际标准的要求,同时也具备了合格的生产能力。
“目前业内从不同的角度来改进材料和制备方法,提高钙钛矿电池的转换效率,但始终缺乏一个完美的理论模型来解释效率提高的原因,难以得到更加清晰的路线图。同理,对应的目前的国际标准,也缺乏实践的依据。因此期待纤纳光电能够再接再厉,引领行业克服上述挑战,为光伏产业注入更多新势力、新动能。”文的进一步表示。
值得关注的是,除了双认证外,纤纳光电还获得了全球首个钙钛矿分布式电站容量评估报告,报告充分展现了钙钛矿量产技术的成熟度。该电站位于浙江衢州,装机容量97.2千瓦,目前已并网运行。
姚冀众表示:“目前,纤纳光电已经建成8个钙钛矿示范电站,其中,百兆瓦产线的产率可达到设计产能的80%左右。未来我们将加速推进示范电站的应用与测试,同时,在今年陆续推出更多的组件生产销售计划。此外,我们还会持续跟踪已售出的钙钛矿组件、电站,记录其转换效率和发电量的变化,在实践、验证过程中积累更多数据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