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地方·基层

中国能源报 2023年04月24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甘肃修订供用电条例和电网建设与保护条例

地方立法首次明确“新能源优先入网”

■杨墨涵 《 中国能源报 》( 2023年04月24日   第 15 版)

  4月17日,甘肃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甘肃省供用电条例》《甘肃省电网建设与保护条例》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据介绍,新修订的《甘肃省供用电条例》首次在地方立法中明确“新能源优先入网”,为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在甘肃省实际落地,促进该省电力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法律支持。上述两个《条例》将于5月1日起正式实施。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甘肃省新能源并网装机达到3800万千瓦,同比增长31.2%,较“十三五”末的2355万千瓦,增长近1500万千瓦,跃居全国第二位,成为该省第一大电源;新能源发电量557亿千瓦时,占比达到28%,排名全国第二位;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47万千瓦。外送电量达到560.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3%。

  业内分析认为,甘肃省在地方立法中首次明确“新能源优先入网”,将为新能源富集省区推动新能源消纳,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

  ■■突出保障电力用户权益

  甘肃省工信厅副厅长陶英平介绍说,现行《甘肃省供用电条例》颁布于2006年,《甘肃省电网建设与保护条例》颁布于2012年,两个《条例》自实施以来,为推动甘肃电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能源革命、电力改革、“双碳”政策、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等新形势、新要求下,现行条例已经不能适应和满足当前电力体制改革和该省电力行业发展需求。在依法治国大背景下,法律支撑不足、于法无据甚至与法冲突的问题逐渐暴露。

  据了解,新修订的《甘肃省供用电条例》继承和贯彻了上位法,涉及供电设施、电力供用、电力使用、供用电合同、监督管理、法律责任等各个方面,依法规范了政府电力管理部门、电网经营企业、供电企业和用户之间的职责、权利和义务,对电力用户权益给予了突出保障,填补了甘肃省电力立法的空白。

  针对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甘肃省供用电条例》新增、修改充电设施建设、一户一表、电费和电价等条款;修改用户投诉处理和供电故障抢修时限;细化房屋经营管理企业禁止行为,较好地回应了民生需求和群众关切。同时,在坚持电力发展规划“有利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新增了“节能环保”的供用电原则。

  ■■将电网规划纳入国土空间规划

  甘肃电网位于西北电网中心,是西电东送的重要通道、西北电力交换的枢纽,甘肃省电网的健康发展和安全稳定运行不仅事关甘肃能源保障,同时也直接影响到其他省市的电力供应。

  陶英平表示,结合甘肃省实际修订两部涉电地方性法规,有利于从法律层面为甘肃省能源转型发展提供依据,对促进甘肃省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提升甘肃省电力行业的法治化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新修订的《甘肃省电网建设与保护条例》紧密衔接国家现行电力法律在电力建设、电力设施保护等方面的内容,从电力规划、电网建设、电网保护、服务与管理、法律责任等方面,对现行条例存在的立法真空、操纵性不强的问题进行了完善修订,有利于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提供坚实法律保障,营造依法供电、依法用电、依法维权的法治氛围,改善电网安全运行的外部环境,服务甘肃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业内分析认为,本次对《甘肃省电网建设与保护条例》修订,注重甘肃省内电网规划的科学布局,明确规定将电网发展规划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并与其他相关专项规划相衔接;明确组织编制电力发展规划的基本原则;明确新建、改建、扩建城市道路等基础设施时,应当统筹考虑预留电网设施位置和通道。同时为确保规划的全面落实,本次修订明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变更经批准的电网发展规划;电网建设应当符合电网发展规划和国家电力产业政策,不得重复建设,进一步提高了电网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助推绿色电能消纳

  在陶英平看来,结合甘肃风光资源丰富的特色,在地方立法中首次明确“新能源优先入网”,为促进甘肃电力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法律支持。

  甘肃省发展改革委二级巡视员马宾表示,本次修订的两个《条例》紧密结合该省风光资源丰富的特点,针对甘肃建设高比例新能源送端电网需要,在电网规划科学布局,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方面做出了相关规定。

  “此次修订对风、光、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发电优先并网的要求进行了规定,配套出台了分布式电源并网、储能建设相关鼓励措施,将国务院部委规章的有关规定转化固定为地方立法的相关内容,为绿色陇电外送提供了法律支持。”马宾说。

  据悉,甘肃依托省内、省间电力现货市场,推动跨区富余新能源增量现货交易。2021、2022两年,甘肃电网累计外送电量1078亿千瓦时。甘肃绿电已外送至全国21个省份,有力支持了中东部地区用电需求。

  除了明确“新能源优先入网”外,《甘肃省供用电条例》还明确,新建、改建住宅小区、办公楼、商业综合体等场所应当同步建设充电设施或者预留充电设施建设条件;鼓励已投入使用的住宅小区、办公楼和商业综合体建设充电设施,鼓励和支持在电动自行车集中停放的场所设置符合规定和标准的智能充电设施。这些规定对于提升新能源消纳、推动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