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一线·调查

中国能源报 2023年01月09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榆林:绿色转型风正劲

■闫景 《 中国能源报 》( 2023年01月09日   第 13 版)

  延长石油榆林煤化公司30万吨年CO2捕集项目

  上世纪八十年代,《人民日报》刊登的新闻报道《陕北有煤海,质优易开采》,让偏僻落后的榆林成了令世界瞩目的热土,也拉开了榆林能源化工大发展的序幕。

  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近年来,榆林依靠丰富的能源矿产资源,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但在新的发展环境下,由于产业结构单一、粗放能源开发模式等引发的发展矛盾日益凸显,高碳城市转型低碳发展势在必行。

  对此,榆林锚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清洁低碳为发展方向,积极优化能源结构、作业工艺,不断加大绿色能源应用、绿色装备升级和节能减排工艺改造力度,持续推进绿色发展。

  科技创新引领 驱动绿色发展

  2022年9月12日,位于榆林清水工业园的全球最大煤制氢PSA装置——陕煤榆林化学煤炭分质利用制化工新材料示范项目180万吨/年乙二醇工程配套的特大型PSA制氢装置一次开车成功。

  据中国中化昊华西南院榆林化学特大型PSA制氢项目负责人张宏宇介绍,在煤制乙二醇的生产工艺中,最基本的原料是氢气和一氧化碳,均由煤气化并经一系列工序处理后得到。其中,PSA专利技术以产品纯度高、回收率高、能耗低、操作简单、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成为目前提纯氢气的最优技术,也是煤炭资源高效清洁利用的重要手段。

  “该项目与采用国外技术的同类装置相比,氢气回收率提高约3%,每年将增产氢气1.28亿立方米,减少煤炭消耗约8.96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2万吨,将多创造上亿元的经济效益。”张宏宇表示,以PSA技术为核心的工业排放气综合利用成套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在推动资源回收、污染治理和碳减排与引领气体吸附分离技术发展的同时,实现了对国外技术的替代和超越。

  在榆横工业园区,投产不久的延长石油榆林煤化公司30万吨/年CO2捕集装置正在高效运行。

  “这套装置采用先进的煤化工二氧化碳捕集技术,将工业领域产生的二氧化碳捕集提纯,然后通过闪蒸、压缩、冷凝等生产出纯度达到99.6%的液体二氧化碳产品,实现了低成本、低能耗二氧化碳捕集。”据延长石油榆林煤化有限公司总经理冯成海介绍,所捕集的二氧化碳全部用于延长石油下属油田的二氧化碳驱油和地质封存,实现制造业与采掘业协同耦合发展,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0万吨,相当于植树1668万棵。

  榆林化学特大型PSA制氢、延长石油榆林煤化公司30万吨/年CO2捕集装置等项目取得重大进展,这正是榆林通过科技创新引领能化产业绿色转型升级的生动实践。

  打好能源化工产业绿色转型升级这场“硬仗”,用足用好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就成了行之有效的手段。近年来,榆林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为首要任务,以高碳城市低碳化发展为主线,坚决守好发展底线,依托中科院等国家级科研院所科研优势,建成一批国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创新中心和重点实验室,探索安全、清洁、低碳、智慧能源技术路线。目前,由中科院能源领域12个院所联合组建的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榆林分院已经建成投用,西北大学碳中和学院正在落地,煤化工+氢耦合等一批试验示范项目正在加快推进。

  面对“十四五”能耗和碳排放增量的刚性约束,榆林全力提高产品附加值降低能耗和碳排放强度,推动煤基化学品向高端合成材料、高端专用化学品、可降解材料等延伸,最大限度降低能耗和碳排放增量过低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实施煤制清洁燃料产业化示范工程,建设煤制油气基地,用煤炭深加工保障国家油品和石化原料供应安全,加快煤经合成气一步法制烯烃、中科院大连化物DMTO三代技术示范推广,力争能源转化效率提高30%以上。

  此外,榆林坚决遏制高耗能产业盲目发展和低水平重复建设,严格实行节能审查、能耗等量和减量代替,新上项目能效必须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不断加大绿色能源应用、绿色装备升级和节能减排工艺改造力度,加快小火电升级改造步伐,开发推广粉煤灰、煤化工废渣等固废制备绿色建材产品,持续推进绿色发展。

  布局新兴产业 加快动能转换

  “这是油电混合动力的垂直起降无人机,在上升阶段,使用自身携带的电池动力上升到25米,无人机随后切换到燃料模式,直线飞出,最大时速可以达到140公里/小时……”近日,在榆林市靖边无人机试验测试中心,一架架无人机犹如轻盈的风筝般在天空飞舞,在技术人员的操控下不停地变换着各种飞行姿势。

  “这里地域广阔,空域条件良好,年可飞日数达300天以上,且拥有5000平方公里不限高的试飞空域,是发展无人机测试飞行的最佳区域。”据靖边无人机试验测试中心总经理屈文卿介绍,作为国内首个以无人机试验测试为特色的通航机场,靖边无人机试验测试中心占地面积5063亩,可满足大、中、小各种型号的无人机试验测试需求,并保障300余参试人员同场生活和工作。

  “作为国务院确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智能无人系统相结合的通用航空投资少、见效快,发展潜力巨大。”屈文卿表示,下一步,该中心将在推动试验设施资源共享、深化科技协同创新的同时,全方位开展无人机试验测试、市场运营、综合保障以及通航延伸服务等战略性全产业链服务,积极促进无人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落地,以创新发展和技术力量驱动地方产业的升级提速,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国家级产业发展高地。

  靖边无人机试验测试中心只是榆林加快布局新兴产业的“冰山一角”。

  近年来,榆林加快培育新能源、新材料、智能无人、装备制造、氢能、大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新旧动能转换步伐不断加快,支撑全市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据统计,“十三五”期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累计投资1000亿元以上,增加值年均增长9.0%,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突破400亿元。

  其中,全面布局无人机、无人车、机器人等智能无人系统产业,出台了专门的智能无人系统产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编制了《榆林智能无人系统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初步形成了“1+3+6”的智能无人系统产业布局,整体产业由培育引导阶段全面转向落地见效阶段。同时,借助风电、光伏发展的东风,榆林还成功引进了风机全产业链、光伏组件、储能电池等高端制造项目,吸引铝下游深加工、电缆制造等项目落地。

  在加快氢能产业布局方面,启动建设了陕汽氢燃料电池重卡一期项目,加快推进西安交大零碳分布式智慧能源中心示范项目建设,积极开展“光伏发电—制氢—燃料电池储氢—零碳供电供热”示范,通过全面建设制氢、纯化、储运、加氢站、氢能多联供的完整产业链条,努力将榆林打造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西部氢谷”。

  下一步,榆林将把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重要突破口,加快工业结构调整,构筑多点支撑、多元发展的产业发展格局。其中,围绕重点产业链开展链长制招商,做大做强镁铝合金、高端装备制造、智能无人系统和通航、轻纺、大健康等新兴产业,实施“上云用数赋智”工程,布局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型基础设施,拓展5G应用场景,推进机器换人、生产换线,“十四五”末全市所有煤矿建成智能煤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