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中国能源报 2023年01月09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过去一年,能源领域工程项目结硕果、传捷报,通过实施高品质建设、高水平运营,一批既含“金”又含“绿”的工程成为加快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

能源工程全生命周期向绿前行

■本报记者 朱妍 王林 董梓童 实习记者 杨梓 《 中国能源报 》( 2023年01月09日   第 01 版)

  位于山西大同采煤沉陷区的隆基新荣二期项目实现了光伏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
  隆基绿能/供图

  金沙江畔,白鹤滩水电站16台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全部投产发电,清洁绿电7毫秒即可“闪送”华东;

  沙漠戈壁,第一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陆续并网,第二批建设紧随其后,助力新能源再获大发展;

  百米矿井之下、广阔油田之上,煤炭、油气资源开发有力有序,稳供应、强保障,清洁利用水平大幅提高……

  重大工程造福人类,彰显国之力量。刚刚过去的2022年,能源领域工程项目结硕果、传捷报,高品质建设、高水平运营成为加快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值得一提的是,在带来清洁能源的同时,这些工程也更加注重自身的绿色发展。从核心生产环节,到前端规划建设,再到后端治理修复,绿色日益成为鲜明的行业底色,推动能源领域含金量与含绿量齐升。

  生产运营与环境保护同步发力

  煤炭开采难免扰动环境,这是发达国家也绕不开的难题。能否将影响降至更低?有着60多年开采历史的淮北矿业集团一直在绞尽脑汁地思考这个问题。

  截至去年,该集团在40处村庄和大型地面建(构)筑物实现了不搬迁采煤。临涣矿等9对矿井、36个工作面,共计采出压覆煤炭资源1600万吨,同时无害化处置粉煤灰370万吨,保护基本农田和一般耕地21604亩。淮北矿业集团通防地测部测量资源室主任张燕海介绍道:“得益于集团大力推行的覆岩离层隔离注浆新技术,合理控制地面沉降,才保住了地面村庄和基本农田免受破坏。”

  缘煤而生、向绿而行,淮北矿业已有9对矿井入选国家级绿色矿山。背后则是环保治理工程的稳步推进。淮北矿业集团资源环保部副部长刘国正举例说,去年,通过环委会联合督察、无人机“飞鉴”等形式,强化内部监督检查力度,对环保管理不力、问题较多的单位挂红、黄牌12次,“必须确保既定序时任务和重点工程落实落地。”

  实践证明,在做大“金山银山”的同时,“绿水青山”也能建得更好。地处甘肃庆阳的长庆油田,属于典型的黄土高原沟壑区,生态环境脆弱。如今,这里却蹚出了一条生产与治理两不误的绿色低碳良性循环发展之路。去年一年,仅在长庆油田陇东油区就安装了230余套环保设备,完成633个井场1410口井的配套、使用,治理历史井站污染土壤13.4万立方米,真正做到了“原油不落地、废气不上天、废水全利用”。

  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作为青藏高原唯一的综合能源基地,青海油田生产主战场分布在柴达木盆地高寒缺氧的荒漠戈壁。秉持“油气开发进展到哪里,绿色就延伸到哪里”的理念,“开发-环保-减排”新模式应运而生。相关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比如我们按照含油率高低利用微生物、土壤原位修复技术等方式处置油泥砂,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自己干,按期完成了油泥砂清零任务。”

  绿色理念贯穿工程全生命周期

  除了核心生产环节,绿色理念越来越向能源工程的全生命周期渗透。从工程规划、设计、建设到后期收尾,含绿量源源不断,贯穿始终。

  由国网青海电力青海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白鹤滩-浙江±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川3标),沿线森林植被覆盖率高,其中还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润楠。为了给植被“让路”,项目施工一度全部暂停,在当地主管部门的监督下,有效移栽润楠及各类珍贵树种280棵,并通过挂牌跟踪、后期维护等方式持续保护。项目经理严得录感慨地说:“先移栽、再施工,切实保护了沿线植被。四川宜宾这个地方,植被覆盖率高,施工前首先要做好环境保护。按要求,我们必须做到无施工弃土、弃渣,施工场地和临时占地非但不能破坏生态,还得保持线路走廊内原有生态环境。”

  保护环境,更要优化环境。在以沙漠、戈壁、荒漠为重点的光伏大基地建设过程中,该理念得到生动诠释。与传统集中式大型地面电站不同,这些光伏基地不仅将加速新能源产业发展,还可起到生态修复等多重作用。

  内蒙古蒙西基地库布其200万千瓦光伏治沙项目,是目前全国单体规模最大的光伏治沙项目。项目所在的库布其沙漠,正在由内蒙古乃至全国荒漠化和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逐步实现沙漠变绿洲、绿洲产绿电、黄沙变黄金。工程牵头单位中国三峡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姿表示,项目采用“板上发电、板下种植、板间养殖、治沙改土、带动乡村振兴”五位一体循环产业发展模式,建成后预计治理沙漠10万亩,将有效构筑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和黄河流域生态屏障,综合提升碳中和贡献水平。

  不止是建电站。“我们还要通过一批重点工程,充分利用多能互补、光伏治沙、碳中和示范等创新模式,打造电网友好型清洁能源项目,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减碳效益并重。”刘姿称。

  一体谋划、部署、推进及考核

  一系列新思路、新技术、新方法被应用到绿色能源工程建设中来。统筹眼前与长远,更多构想正日渐变成现实。

  例如,在集中式光伏之外,分布式光伏也正在探索更加绿色的开发模式,农光互补、渔光互补等“光伏+”项目层出不穷。“我们参与建设了江苏泰州的渔光互补项目,在渔场架设分布式光伏电站,养殖者可以利用光伏组件产生的电力为养殖场供电。项目在创造绿色电力的同时,还能有效遮挡太阳光线、降低水温,为水里的生物提供恒温环境,从而提升鱼虾幼苗成活率,带动养殖业的经济回报。”晋能清洁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立友举例。

  “当前,建设环境友好电网已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规范与做法,能够尽可能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下一步,还需加强薄弱环节管理。”在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看来,建设环境友好型绿色电网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电网建设过程中的保护环境,二是与电源结构有关。“如果是输送风、光等清洁电力,那么电网肯定是绿色的。随着电源结构不断清洁化,电网自身也将更加绿色。”

  传统能源领域亦要持续提升含绿量。中国煤炭学会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李树志强调,我们不仅要关注煤炭资源的绿色生产、清洁利用,也要重视煤矿闭坑后的生态修复及可持续发展。“矿山生态修复,还可以有效增强土壤碳储存和植物固碳能力。比如,将达到生产年限的废弃地复垦再利用,整治成林草地、湿地等,可增加植被覆盖率,实现碳源向碳汇转换;对采煤留下的矸石山进行深度治理和综合利用,不仅直接减少碳排放、降低环境污染,而且还避免了土地资源浪费。对此,需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出发,注重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加快构建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一体考核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