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地方·基层

中国能源报 2023年01月02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港口和航运减污降碳需系统设计、综合考量

■本报记者 朱妍 《 中国能源报 》( 2023年01月02日   第 16 版)

  2022年12月28日,亚洲清洁空气中心在京发布《蓝港先锋2022:中国典型港口空气与气候协同力评价》(以下简称《蓝港先锋2022》)、《航运先锋2022:航运减污降碳进展研究》(以下简称《航运先锋2022》,聚焦港口与航运领域的减污降碳工作。

  两份报告指出,交通运输行业能源消耗大,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的排放不容小觑。其中,港口与航运,分别作为重要的交通综合枢纽、国际物流主要的运输方式,直接影响着全行业脱碳进程。报告建议,针对港口与航运,政府部门仍需持续强化政策顶层设计,企业应积极制定绿色发展战略和减排目标,探索创新多方合作的减排模式,加快实现绿色转型。

  ■■已取得阶段性进展

  为何重点关注港口与航运两个议题?亚洲清洁空气中心交通项目主任成慧慧表示,全球贸易货物量的80%,目前均是由海运承担,港口和航运船舶是其中必不可少的元素。“但在助推贸易繁荣的同时,它们也带来一定代价。比如,船舶主要燃烧化石燃料,持续排放大气污染物、二氧化碳等;航运污染虽然来自海上,对港口城市也造成一定影响。”

  那么,当前治理状况如何?通过对全国35个港口及相关海运船舶的调研,两份报告得出结论:在政策、技术、市场的推动下,减污降碳已取得阶段性进展。“减排路径日渐清晰,技术手段不断出新,包括行业标准升级、节能技术投入、替代能源应用、港口能源转型等多项措施。”成慧慧称。

  以减排主要手段——港口岸电为例,《蓝港先锋2022》显示,我国内河港专业化泊位岸电覆盖率,现已基本达到100%,岸电使用率稳步提升,靠港船舶辅机排放得到有效控制。“岸电技术是解决港口船舶污染的很好路径。到2022年底,集团建成高压岸电设施25套、低压岸电243套,沿海五类专业码头岸电覆盖率达90%以上。2025年前,我们将实现所有码头岸电全覆盖,届时可减少靠港船舶油耗5万吨以上。”浙江省海港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与信息管理部主任冯华龙介绍。

  “以此为基础,我国港口还能为国际航行船舶进一步减排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比如,要求为国际航行船舶提供服务的码头普遍配备岸电供电设施,为船舶靠港使用岸电创造机会。”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彭传圣进一步称。

  ■■尚存更多现实挑战

  进展有之,挑战更不可忽视。数据显示,在2021年公布细颗粒物数据的106个港口城市中,三成港口城市PM2.5年均浓度未达标;公布臭氧数据的83个港口城市,有14个港口城市的年均浓度未达标。“港口和航运的进一步减排,将提升港口城市空气质量。”成慧慧称。

  而在此过程中,低碳、零碳能源的规模化替代应用仍是考验。成慧慧表示,一是对全生命周期排放的考虑,需综合评估替代能源路径对大气污染物、温室气体的减排效果。比如以LNG替代原有燃料,前者在生产、存储、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存着甲烷逃逸,这是仅次于二氧化碳的全球第二大温室气体。二是替代燃料的供应链问题,目前虽有一定的基础设施,但要满足未来航运能源需求的供应链,仍需要强化投资建设。三是成本问题,特别是在替代早期,由于尚未形成规模化效益,清洁能源使用成本往往高于传统燃料。

  “谈论水运行业减污降碳,不能以水运自身减排作为唯一目的。我们要站在更高层面,将其放在更完整的体系中进行思考。”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环境资源所总工程师李悦提出,水运降碳手段主要包括能效提升、新能源替代及末端处理,但目前,实现零排放的技术只是针对部分区域、部分船型的探索尝试,还未能完全实现从能源生产、供应,到装备批量生产、制造,再到技术成熟应用的阶段。

  气候工作基金会顾问冯淑慧补充认为,低碳转型已成为未来航运发展的重点,这需要管理部门、港口、航运公司、能源供应商、货主等,共同探索绿色航运走廊模式。如何有效推进多方合作,还需进一步思考。

  ■■形成多方治理合力

  多位业内人士一致强调,在脱碳驱动下,全球对低碳和零碳技术、燃料、基础设施的需求不断增加,中国则在国际海运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我国港口与航运业的绿色低碳转型,不仅有助于实现“双碳”目标,协同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对提升自身全球竞争力和影响力也很关键。因此,加速推动减污降碳刻不容缓。

  针对能源替代与清洁利用,《蓝港先锋2022》建议,在科学设定减排目标的基础上,加速港口能源转型。港口应优先选择有助于实现长期零排放目标的能源替代路径,积极探索纯电动和燃料电池等新能源的应用。因地制宜开发或采购绿色电力,推动港口零排放转型。

  《航运先锋2022》提出,替代能源的技术突破是航运业实现脱碳的加速器,但其规模化应用并非一蹴而就。建议循序渐进,选取航次频繁的固定航线,推进航线上的主要港口、航运公司和货主共同参与建设绿色航运走廊项目,推动替代燃料的供应和加注基础设施建设、试点应用低排放和零排放船舶、提高岸电使用率、应用能效提升的营运措施等,发挥示范推广效应。 

  冯淑慧认为,能效提升是成本效益最高的减污降碳方案,但仅靠一条措施远远不够。“所以,替代燃料也是必须要的。在相关研究开发和应用方面,需要多方合作,尤其是航运企业和港口,在推动船舶燃料技术发展、低碳零碳燃料扩大规模生产等方面,承担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主管部门也可考虑加强对能源转型的财政支持,给港口和航运更多转型动力。完善各项减排措施的政策目标和要求,设定引导性政策和推进方案,积极探索创新多方治理的减排机制。”成慧慧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