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能源革命

中国能源报 2022年11月28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关注

《 中国能源报 》( 2022年11月28日   第 15 版)

  水电机组核心控制系统 

  首次实现全国产化

  本报讯 11月24日,由我国企业自主研发的新一代继电保护系统在澜沧江中下游的小湾水电站正式投运。这意味着被称为水电站“大脑”的核心控制系统全面实现国产化,这也是我国水电控制系统一项重大技术突破。

  计算机监控、调速器、励磁和继电保护四大系统是水电站的核心控制系统,是确保机组及电网稳定的重要基础。以前,这套系统的关键部件一直依赖进口。

  华能集团牵头组建联合研发团队,对水电核心控制系统的硬件及软件开展大量的适配、比选和研发工作,攻克了关键软硬件存在的“卡脖子”技术难题,实现了水电核心控制系统全流程100%国产化。完成重大技术创新34项,17项关键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为我国清洁能源水电开发提供完全自主可控的“国产大脑”。   

  (宗和)

  

  全球最大“人造太阳”

  核心部件完成首件制造

  本报讯 中核集团日前发布消息称,全球最大“人造太阳”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的核心部件——被喻为ITER“防火墙”的增强热负荷第一壁于11月22日完成首件制造,其核心指标优于设计要求,具备了批量制造条件。

  据介绍,作为国际科研合作项目,ITER是旨在模拟太阳发光发热的核聚变过程,探索核聚变技术商业化的可行性,中国承担了其中约9%的任务。在中国国际核聚变能源计划执行中心指导下,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承接ITER增强热负荷第一壁全尺寸原型件研制,在成功批量制备增强热负荷手指部件后,解决了一系列技术难题,完成部件的焊接装配。中国团队领先国际完成首件制造,再次为ITER关键部件的研发取得实质性工程突破。

  “增强热负荷第一壁完成首件制造,标志着中国突破‘ITER增强热负荷第一壁’关键技术,实现该项核心科技持续领跑。”科技部中国国际核聚变能源计划执行中心主任罗德隆表示,多年来,我国第一壁团队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研发工作,不仅为我国自主掌握关键技术、履行国际承诺、展现大国担当做出了贡献,也为ITER计划提供了重要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杜燕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