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高质量发展

中国能源报 2022年11月07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35千伏泰山中天门变电站第二电源工程电缆敷设工作有序展开

电力“挑山工”开辟光明之路

■刘勇 杨志成 《 中国能源报 》( 2022年11月07日   第 16 版)

  国网泰安供电公司开展35千伏中天门变电站第二电源工程电缆敷设工作。杨志成/摄

  “一二,走!一二,走!”10月29日,泰山东麓来了一批特殊的“挑山工”,他们头戴安全帽、肩扛小碗口粗的电缆,喊着整齐的号子一步一步地沿泰山山脊向上攀登,将电缆送往山东省海拔最高的变电站——35千伏中天门变电站。整个队伍分工明确、井然有序,加上负责安全保障和指挥的人员,足足有200余人。这是国网泰安供电公司正在开展35千伏中天门变电站第二电源工程电缆敷设工作。

  深秋时节,泰山深处温度较低、寒意正浓,但由于体力消耗大,电力工人们黝黑的脸上还是流出了细细的汗珠,中间每隔十几分钟就要休息一下。“因为无法使用机械,电缆敷设工作全部要依靠人力,大家肩扛手抬,在遇到拐弯、上陡坡等负重加重的区域,难度以及体力消耗还会进一步加大,需要整个团队齐心协力才能完成。”国网泰安供电公司项目管理中心第三业主项目部经理曹轶说。除此以外,当下正值山路上秋蚊子肆虐的时节,皮肤一旦露在外边就会立即被咬个大包,又痒又疼。

  “35千伏中天门变电站第二电源工程是我们的重点工程,建成后可以彻底解决泰山极顶单电源问题,实现索道多级供电安全保障,极大提升景区供电可靠性。”工程项目部经理刘海清介绍,该工程位于泰山景区,新建红庙—大津口T接中天门变35千伏电缆线路,以泰山东侧东御道附近为起点,沿泰山山脉向西盘旋而上,最终到达35千伏中天门变电站,建设单回电缆线路路径长度7.797公里,建成投运后可满足泰山景区未来十年负荷增长需求。

  为确保工程施工安全优质高效,国网泰安供电公司自工程开工以来,就以建成现代智慧标杆工地为目标,在建设过程中充分运用多种高科技手段。该公司紧抓深山作业安全风险特点,应用北斗定位安全帽,实时监控动态信息,精准护航深山作业人员。他们破解山地信号弱或无信号难题,将LTE网络与智能Wi-Fi技术融合,与公网进行混合智慧组网,打通“最后一公里”的信息传送通道,做到在线监控“不掉线”,同时,辨识雨后腐植易产生有毒气体风险,开展电缆井有限空间作业“智慧”感知,保障一线施工人员生命安全。

  “为了不破坏泰山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我们始终坚持‘与城市管廊、与城市建筑、与绿水青山相融合’的方针。”现场负责人张德平介绍,国网泰安供电公司顺山而建,为山而想,在工程施工中秉持“沟道原土回填、遇树迂回避让、遇石水泥封包、索道绿色运输、后期假石装点”的保护式建造理念,联合景区管理机构深度应用山火监控预警装置,及时守护山地森林资源安全。他们采用无人机等方式开展环保智慧定期普查,对电缆沿线原始地貌、建设完成植被恢复期、环水保措施落实情况等进行遥感监测,同时,应用水土流失智能在线监测设备,通过对现场地面、坡面多角度、连续性激光扫描测量,为水保环境分析提供智能化、可视化管理应用,有效保护山区发展生命线,守护绿水青山。

  据悉,35千伏中天门变电站第二电源工程于今年7月开工建设,目前,工程电缆敷设工作已全面展开,计划于明年5月竣工投产。国网泰安供电公司将继续加紧推进工程施工,并以此为契机,全力打造泰山第一条“绿色+智慧”现代光明之路,以充沛的电能服务泰山、服务地方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