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企业风采

中国能源报 2022年11月07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以匠心工程助力绿色智慧化工产业发展

——中煤六十九处高质高效承建旭阳中燃焦化及制氢综合利用项目关键工程

■张世萱 《 中国能源报 》( 2022年11月07日   第 15 版)

  中煤六十九处承建的旭阳中燃贮煤筒仓项目。

  日前,中煤六十九处(以下简称“六十九处”)承建的旭阳中燃贮煤筒仓项目顺利实现全部贮备煤仓单号仓带煤试运转,一批批精煤随带煤机由贮煤仓源源不断运送焦炉点火烘炉,为旭阳中燃制氢及焦化系统煤炭高效、环保、清洁储输及利用提供了有力保障,为推进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作出新贡献。

  全面筹备,高音“定调”

  旭阳中燃焦化及制氢综合利用项目是呼和浩特市重点项目,总投资50.9亿元,设计建设300万吨/年焦炭产能,建成后对于推进呼和浩特市千亿化工产业集群,以及打造现代煤化工、新能源、新材料循环经济智慧产业基地具有重要意义。

  六十九处承建的旭阳中燃项目备煤车间贮配煤仓大体量群仓工程,是整个焦化及制氢综合利用项目的储煤、中转系统,建设内容主要包括14座直径21米、高58.3米的贮备煤仓和建筑高度64.9米、总建筑面积11993.3平方米的B202转运站工程。

  六十九处以“助力国家一流综合性化工产业发展”为建设要求,接收中标通知后,在七日内便组织调集人员设备入场开展工作,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并绘制施工组织网络图、现场总体平面布置图,建立文明施工责任区,做到科学合理,满足现场施工要求。特别是在人力资源紧缺的状况下,六十九处从多地整合资源,确保500名建筑工人按期进场备战。同时,提列材料计划、落实物材问题,调配施工机具、全面铺开工作面,编制技术方案、优化施工图纸……在人、机、料、法、环等一系列前置问题落实后,“旭阳之战”的号角迅速吹响。

  统筹推进,高效“演奏”

  项目施建以来,面对结构工艺复杂、疫情形势紧张、人力紧缺、材料运输不畅、冷冻雨雪天气等多重阻碍,六十九处与时间赛跑、以技术为伴,高标准、高效率完成各项建设任务。

  筒仓滑模期间,项目团队挂图作战,全过程管控,以保障日作业进度为目标,细化每天、每仓的施工力量与工作量,确保时间占满、空间占满。其中,仓顶钢梁平台吊装施工中,项目部精心编制专项施工方案,针对重大危险源、主要技术要求、质量标准、质量目标做出明确要求,并对起重设备、吊索等详细验算,各仓顶吊装施工全部一气呵成。

  为进一步夯实安全管理基础,整个现场采用区域网格化安全管理,细分区域并加配青安岗员、群监员,在明确安全风险点及控制措施的基础上,常态化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应急演练等,牢固拧紧项目生产安全弦。

  “55天完成5-14号一期10座筒仓滑模施工!45天完成B202转运站14层主体1000吨钢结构施工!3个月实现所有贮备煤仓单仓带煤试运转……”随着一项项攻坚任务高质高效完成,六十九处接连收到旭阳集团发来的多封表扬信,为全力服务化工园区建设跑出了“加速度”。

  匠心建造,高歌“旋律”

  作为通廊以及贮煤仓相互连接的重要单体,B202转运站是该项目的关键节点之一。面对施工场地狭小且每层层高不一难题,项目团队一遍遍研究图纸,针对问题与设计院不断沟通优化,组织专家组进行3次方案论证,针对地基、钢结构建立专项施工方案,并通过不断调整,加大资源配置力度,保障了转运站建设顺利稳步推进。

  “84个双曲线混凝土漏斗,整体倾斜度达78度,工艺复杂,品质要求极高。”面对又一项技术难题,项目团队成立专题组,加强技术创新,追求质量更优、效益更好、效率更高的新技术、新工艺,最终创新设计出了钢制定型化模具作为筒仓漏斗模板内衬,做出的漏斗不仅表面更光滑、观感更好,而且综合节省成本50万元。

  带煤运行调试期间,由于筒仓内皮带机分布广、跨度大、数量多,且留给调试的时间并不充裕,项目团队在调试前对所有人员进行安全交底和技术培训,分专业、分层次组织确认各装置开工条件,为试运行全面扫清障碍。随着各仓输煤设备依次运转完毕,贮备煤仓系统带煤试运转工作圆满成功,为该焦化制氢系统正式投产使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见证一座现代化绿色智慧化工产业园区的崛起,助力呼和浩特市千亿化工产业集群的发展,中煤建安六十九处正以实干笃行的奋斗姿态贡献精品工程,在服务现代化化工园区建设、综合能源建设中全力展现中煤“建安力量”与“建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