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版:专题

中国能源报 2022年10月17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坚强电网织锦绣 巴蜀大地谱新篇

■黄梅 高珩瑞 《 中国能源报 》( 2022年10月17日   第 22 版)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员工对城市配网线路及供电设备测温巡视,以保障春节期间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国网四川电力/供图

  国网四川电力(送变电)共产党员服务队在四川甘孜二郎山对500千伏甘蜀一、二线开展特巡。孙琦/图

  雅中换流变压器运输是国内迄今为止条件最复杂、难度最大的大件运输项目。图为运输队伍行至“九道拐”时的场景。安伟/摄

  雅中至江西±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张超/摄

  ±800千伏布拖特高压换流站航拍图。国网四川电力/供图

  国网四川电力送变电建设有限公司电力工人在两河口水电站500千伏送出工程线路上走线检查缺陷。刘湘钒/摄

  今年6月,遂宁加强工程施工现场,国网四川电力送变电建设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正在采用双摇臂抱杆组立N270号铁塔。李晨萌/摄

  2020年6月19日建成投运的“35千伏理下线”,让理塘县下坝片区3个乡805户藏族同胞用上了稳定电。曾林/摄

  巴山青,蜀水碧,锦绣巴蜀,山峦起伏,沃野千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3次到四川考察,为四川发展把脉定向。 

  10年里,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立足行业优势,积极服务四川发展大局,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助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履行社会责任,为四川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可靠电力支撑。 

  多向发力建强网架

  提档升级四川电网

  搭乘特高压“电力高速路”,来自巴山蜀水的清洁水电7毫秒便可抵达江南水乡。7月1日,±800千伏白鹤滩—江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竣工投产,为我国再添一条“西电东送”能源大动脉,对于优化能源配置、保障电力供应、拉动经济增长、推动绿色发展、引领技术创新等具有显著的综合效益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10年来,四川特高压骨干网架持续完善,为跨区跨省电力输送打下了坚实基础。目前,四川电网通过“六直八交”(“六直”即±800千伏向家坝—上海、锦屏—苏南、溪洛渡—浙江、雅中—江西、白鹤滩—江苏工程,±500千伏德阳—宝鸡工程;“八交”即500千伏川渝联网6回和川藏联网2回输电线路)与华东、华中、西北、重庆、西藏等电网相联,跨省电力输送能力居全国第一,促进四川将水电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一批相关产业蓬勃发展,助力西部经济崛起。 

  10年里,四川电网主网结构也在不断优化。源源不断的电能通过从雅安、茂县、康定等地起始的8条500千伏电力输送通道汇集至成都负荷中心。2021年年末,四川电网线路总长度超过10万千米,500千伏主网覆盖全省。全省21个市州都建成以500千伏变电站为中心的220千伏环网。 

  电力“主动脉”蓬勃有力,“毛细血管”则张弛有度。10年间,国网四川电力适度超前建设电力基础设施,积极开展配电自动化建设和配网整治提升行动,四川电网变电站数量由2012年的1663座增加至2021年的2400座。今年8月,国网四川电力22家地市供电公司供区内配网全面实现“可观可测可控可愈”,全省配电自动化线路覆盖率从54.72%提升至91.72%,配电线路平均故障查找时间从2.5小时缩短至20分钟,实现了配网的高效运维。 

  伴随着电网“硬件”的持续优化升级,国网四川电力打造了以“主动、智能、精准”为特征的现代供电服务体系,实现了集办电、咨询、交费、报修等81项功能于一体的线上供电综合服务,让数据多跑路、客户少跑腿。 

  蜀水绕巴山,川渝一家亲。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国家重大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几年来,四川把握唱好“双城记”、共建“经济圈”的重要要求,强力推动这一国家战略实施全面提速、整体成势。从基础设施“连线成网”到携手构建现代服务体系,国网四川电力与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共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全面提速。 

  6月13日,国网四川电力与国网重庆电力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明确了合作内容、合作机制等,提出发挥双方各自优势,拓展合作领域,深化协作联动,共同推动川渝电网一体化发展。6月14日,在川渝高竹新区,川渝高竹新区供电服务中心正式运营。该中心由国网四川电力和国网重庆电力共同组建,在业务受理、用电检查、抄表收费、用能咨询、新兴业务推广等跨省市供电服务上实现“一个窗口、一口对外”。 

  精准帮扶定向施策

  描绘乡村振兴图景

  9月中旬,在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永红乡最偏远的纯彝族聚居村五马村,柳杉林里的2000亩白竹苗长势喜人。村民们三三两两修剪柳杉树枝、锄掉地上野草,精心呵护着这里的白竹。2015年,乐山供电公司主动对接地方政府的工作安排,通过政企联动积极动员村民发展柳杉、白竹种植业,为村民安排种植技术培训,带领村民脱贫致富,为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打下基础。10年前,这里的村民还只能靠种植玉米和土豆勉强维持基本的生活。 

  四川是全国脱贫攻坚战的主战场之一。国网四川电力从加大农网改造升级力度、推动特色产业发展等方面重点发力,助力脱贫攻坚,服务乡村振兴,以可靠电力助力“川字号”农业特色产业做大做强,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2012年以来,新甘石联网、川藏联网、无电地区电网建设等电网民生工程陆续落地,改善了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愈发坚强的电网夯实了脱贫的根基。其间,国网四川电力建成35千伏及以上项目87个,线路全长1670千米,完成10千伏及以下配网单体工程1153项,新建及改造线路共计1.22万千米,推动了1107个行政村、数十万人实现从“用上电”向“用好电”的转变。 

  目前,四川农网供电可靠率、电压合格率分别提升至99.80%和99.94%。 

  位于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光明镇的阿吼村,平均海拔3000米,土地贫瘠,交通闭塞,2015年全村贫困户人均年收入仅1500元。2016年,阿吼村成为国网四川电力定点帮扶村。凉山供电公司员工王小兵受组织选派到阿吼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后,王小兵仔细摸排,用心解决村里的困难和问题。 

  “种什么、养什么,村里帮忙想办法。收成有保障,销路也不愁,王书记一手一脚带我们过上了好日子!”村民巴久古格说。 

  贫有百样,困有千种。国网四川电力精准分析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因村因户因人施策。2012年以来,国网四川电力累计选派208个驻村工作队、333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定点帮扶208个村(贫困村142个、非贫困村66个),把水泥路修到村民家门口,把更稳定的电力送到村民家中,以产业扶贫为抓手、以移风易俗为突破点,积极扶持当地特色产业发展。国网四川电力投入资金、人力和技术,助力打造“一村一品”“一户一产业”,在大小凉山建成国家电网扶贫产业园,帮助当地实现了从“输血”到“造血”的可持续发展。 

  2020年11月17日,四川地区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四川贫困地区拔穷根、摘穷帽,搬新居、乐新业。 

  摆脱贫困,靠的是精准;接续推进乡村振兴,仍须“绣花”功夫。 

  为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国网四川电力制订了“防返贫、促振兴”10条措施,选派157名驻村帮扶干部和工作队员继续为122个定点帮扶村提供驻村服务。同时,该公司持续实施农网巩固提升工程,深入优化农村供电服务。截至今年6月底,该公司已在全省2302个乡镇便民服务中心、24955个村级党群活动中心驻点开展供电服务,进一步推广“线上服务入户、线下服务进村进社区”模式。 

  牢记嘱托为民服务

  架起党和群众的连心桥

  2002年4月份,国网四川电力成立了第一支以户表故障抢修为基础、社区用电服务为重点、扶贫济困为延伸、应急抢险为补充的共产党员服务队。队伍规模从最初成立时的1支共产党员服务队24名队员,发展到了2021年的337支共产党员服务队5443名队员。近10年服务范围覆盖全省21个市州、回复客户咨询116.3万余次、抢修抢险125.8万余次、上门服务77万余次、捐资助学1968人……国家电网四川电力连心桥共产党员服务队以实际行动架起党联系群众的连心桥。 

  9月5日12时52分,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导致泸定片区多座变电站及供电线路停运,泸定片区近4万户居民的生活生产用电受到影响。国网四川电力第一时间派遣应急抢修力量携带专业设备赴震中磨西镇抢险救援。当日18时20分,国家电网四川电力连心桥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点亮了磨西镇贡嘎广场安置点震后的第一盏灯。 

  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共产党员服务队的身影。10年间,共产党员服务队活跃在大街小巷、田间地头,冲锋在地震、洪涝、泥石流等突发自然灾害抢险前沿。 

  顺应发展所需、社会所盼、民心所向,共产党员服务队不断成长,扩大队伍规模、拓展工作内容,持续创新服务方式。 

  在成都高新供电公司共产党员服务队值班室,46张老人的照片和基本信息在墙上组成一个心形图案。“照片亮起,就意味着这位老人按下了特制电话按钮,我们的值班队员将及时响应,上门提供服务。”国家电网四川电力(成都高新)连心桥共产党员服务队队长吴昊介绍。他们为帮扶对象开通了“连心桥热线”。帮扶对象有困难时,只需要按固定数字就能拨通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的电话。 

  除了点对点帮扶有困难的居民,共产党员服务队也在开展“全领域”服务上主动创新。 

  德阳鲁鹏志愿者联盟、资阳“红细胞”志愿服务联盟、南充张思德服务联盟、“V”广元民生联动服务站……国网四川电力各单位以共产党员服务队为基础,联合交通、卫生、通信、燃气等行业企业,志愿为群众提供专业服务,构建起协调联动的为民服务平台。 

  迈上新征程,国网四川电力坚持拼搏实干,为四川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奋力推动新时代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