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版:党建

中国能源报 2022年08月08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英雄史诗的力量

——读《穿越历史时空看长征》有感

■钟芳 《 中国能源报 》( 2022年08月08日   第 20 版)

  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南方转移到北方,跋涉千山万水,历经二万五千里行军,谱写了一部惊心动魄的英雄史诗。对于长征和长征精神,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研究员王新生所著《穿越历史时空看长征》,将带你穿越80多年前的历史时空,走进那段峥嵘岁月。

  “十月里来秋风凉,中央红军远征忙,星夜渡过于都河,古陂新田打胜仗。”当年,濒临绝境的红军队伍从江西赣州的于都河畔出发,开始了长征。途中,红军战士血战湘江、四渡赤水河、勇夺娄山关、巧渡金沙江、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穿越雪山草地,经受饥寒伤病的折磨,摆脱敌军的围追堵截,胜利完成史无前例的战略大转移,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奠定了基础。

  在中央红军到达陕北,胜利结束长征不久,毛泽东说:“讲到长征,请问有什么意义呢?我们说,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的确,长征的胜利是人类战争史上的空前壮举,是一曲响彻云霄、震惊世界的革命英雄主义凯歌,它以崇高理想铸就的坚定信念、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气壮山河的英雄气概,矗立起一座穿越时空的丰碑。

  党史专家认为,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在世界范围内影响最大的一件事。事实的确如此。

  1936年,陈云在中国共产党主办的巴黎《全民月刊》上连载《随军西行见闻录》,向世界介绍了长征。聂荣臻也曾写下近5万字的《长征》,极具史料价值。此外,很多老红军都以亲历者的身份写下回忆录等文章,为弘扬长征精神补充了大量历史细节。1936年6月至10月,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深入采访了红军,在此基础上完成了纪实文学作品《红星照耀中国》,将长征誉为“当今时代无与伦比的一次史诗般的远征”。40多年后,美国记者兼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沿着当年红军长征的足迹,历时74天,行程1.2万公里,完成了与长征有关的人物、事件的采访,最终出版了纪实文学作品《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称赞“长征是不可比拟的,长征是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最令人振奋的大无畏奇迹,是人类坚定无畏的丰碑,将永远流传于世。”

  长征不仅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而且给中华民族留下了伟大的精神。记得小时候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苦不苦,想想红军两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红军长征的艰苦人人皆知,但是千难万险压不垮勇往直前的红军战士。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这首《七律·长征》精炼概括了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展现了一幅雄伟壮丽的历史画卷。

  长征需要记录和挖掘,更需要一代代人常读常新。《穿越历史时空看长征》以翔实可靠的档案资料和亲历者的回忆史料为依据,吸收史学界长征研究的最新成果,再现了那段世所罕见的远征。回顾历史方知来路艰辛,展望未来更觉任重道远,阅读长征的故事将使人们真切感受和认识长征精神的真谛和本质,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坚定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明天。

  掩卷沉思,一段岁月,波澜壮阔,永不褪色;一种精神,穿越历史,辉映未来。长征的胜利和伟大长征精神,将永远镌刻在民族的记忆里,生生不息、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