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以咏廉,其来已久。自古至今,咏廉诗是中华文化一面独特的镜子。
“能吏寻常见,公廉第一难。只从明府到,人信有清官。”金人元好问的《薛明府去思口号》是一首旗帜鲜明的颂廉诗,指出为官有能力并不难见,但廉洁却不容易。
寇准为宋真宗时的宰相,虽官高俸厚却自甘淡泊,卧室一幅青布帷帘用了30年也不愿换。隐士魏野作诗咏其廉:“有官居鼎鼐,无地起楼台。”寇准廉洁的名声因此诗而远播域外,外国使者出使宋朝时也不禁询问:“‘无地起楼台相公’安在?”
与寇准同时代的刘偁则是官愈当愈穷。他曾任陕州司法参军,任满卸职时,连返乡的路费都没有,不得不卖马骑驴回乡。魏野赠其诗曰:“谁似甘棠刘法掾,来时乘马去骑驴。”这首诗后来被宋真宗看到,对刘偁大加赞赏,立即调任其为京官,不久擢升为郎官。
廉洁的官员往往造福一方,深受百姓拥戴。
清人杨由任山阴令三载,清廉公正,治民宽厚仁慈。康熙五十六年卸职离任,吏民哭送于十里长亭。有诗人即景赋诗道:“归囊不著一钱行,三载真留慈父名。落得小民几多泪,包将归去作人情。”明人陆容有一首咏纤夫的诗:“绿柳堤前雁鹜行,挽舟终日送官忙。舟中若载清官去,受尽辛勤也不妨。”抒发了百姓为清官效力,不辞辛劳的心声。
清官都能克己奉公,严以律己,不少人还以诗明志,留下千古流传的美谈。
古时岭南有“贪泉”,据说凡饮泉水者均怀贪婪之心。东晋时广州太守吴隐之上任途中路经“贪泉”,自认只要心无所欲,任何外物都不能移其志,于是饮了“贪泉”水后赋诗一首:“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干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 吴隐之任内恪守清廉,佐餐菜肴青菜干鱼而已,白居易有诗咏其事:“尚书清白临南海,虽饮贪泉心不回。”
白居易也是廉洁的典范,他任杭州太守期间,为当地百姓做了许多好事,离任时只带走天竺山的两片小石头,余无所取,还自嘲有伤清白:“三年为刺史,饮水复合蘗。惟向天竺山,取得两片石。此抵有千金,无乃伤清白。”
拒绝贿赂,是贪廉的试金石。拒收贿赂的清官也有题诗明志者,其名远扬。明永乐年间,监察御史吴讷巡按贵州后返京,地方官派人以百两黄金追送至夔州。吴讷断然拒收,原样退还,并在上面题诗一首表明心迹:“萧萧行李向东还,要过前途最险滩。若有赃私并土物,任教沉在碧波间。”明人李汰曾主持福建乡试,有考生欲以重金买通,并说:“暮夜无人知者。”李汰严辞拒绝并吟诗回复:“义利源头识颇真,黄金难换腐儒贫。莫言暮夜无知者,怕塞乾坤有鬼神。”
清官坚拒贿赂,也厌恶行贿之举。明朝一代名臣于谦任兵部侍郎时曾巡抚河南、山西一带,某日遇盗贼抢劫,搜遍其行囊,除腰间一条御赐金带外,并无半点值钱之物。当时社会上有官员进京送金银土特产的陋习,但于谦还京时并无一物馈送,他赋诗以道原委:“手帕蘑菇及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清官不仅洁身自好,还竭力维护民众利益,避免遭属下与他人鱼肉。宋人王十朋出任郡守,刚到任即召集属下七县县令宴饮,席间赋诗诫之:“九重宵旰爱民深,令尹宜怀抚字心。今日黄堂一杯酒,殷勤端为庶民斟。”
咏廉诗并非凭空杜撰,更不是“为文造情”而来,而是来自社会生活中一份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值得传承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