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党建·副刊

中国能源报 2022年05月09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孕育“能量魔方”(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我和我的能源故事·能源生产最前线)

■武刚 《 中国能源报 》( 2022年05月09日   第 08 版)

  荆河之滨,一排排整齐的储能系统集装箱静静沐浴在阳光下,与蓝天交相辉映。谁能想到,数月前,这里还是一片老旧厂房,如今却变身为一座“能量魔方”。

  2021年4月8日,山东省发改委和山东省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储能示范应用的实施意见》,明确在全省率先开展一批储能示范项目试点,同时给予调峰奖励、电量补偿以及新能源项目优先消纳政策支持。

  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华电滕州新源热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电滕州公司”)锁定机会驶入新赛道,可储能项目的核准备案却成了首道难题。

  “项目备案就像新生儿的准生证,有了准生证才合规合法。”华电滕州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雷回忆。

  然而,就在大家全力以赴办理“准生证”时,山东省发改委一份《关于迅速开展“两高一资”项目核查的通知》给新建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等六大类“两高一资”项目设置了门槛,项目核准备案前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核评估。当时,作为新生事物的储能项目因为在归类上界限不够清晰而被搁置,这给孕育初期的项目浇了盆冷水。 

  面对困局,唯有主动破局、果断开局。

  为了“准生证”,项目前期人员努力为储能项目正名,有关部门深入了解储能绿色环保的特点后,也亮起了通行灯。随后,大家用一个个高质量的申报材料通过了细致严苛的审核,华电滕州公司的储能项目也从30多家申报单位中脱颖而出,入选山东省首批5个调峰类储能示范项目名单。

  当年9月29日,华电滕州公司储能项目终于拿到开工批复,但此时离首批示范项目年底前投产运行的“硬要求”只剩3个月。大家来不及多想,随即投入紧张的建设工作。

  工程管理组马不停蹄,仅用50天便完成土建基础浇灌,10天完成近10万米的储能系统电缆敷设;设备图纸催交小组兵分几路,先后辗转宁德、厦门、南通等地,仅用33天便完成88台储能电池舱和41台变流升压舱等设备交付;设备调试组与涉网协调组握指成拳,用时9天完成项目全部调试工作,用时2天完成其他单位10天的申报并网工作量……

  临近年底,山东省内首批示范第一个完成倒送电工作、国内率先并网运行、第一个满功率运行……一个个“第一”,华电滕州公司储能项目跑出了当年立项、当年批复、当年开工、当年并网的“滕州速度”,交出了一份迎难而上、高质量如期投产的“成绩单”。

  回首来路,打造具有创新性、先进性、引领性的全国样板储能示范项目,是项目参建各方的共识和初心。

  项目筹建阶段,华电滕州公司提出“设计是质量控制源头与核心”,创新实施了“白图预审”工作模式,将质量控制关口前移,针对白图提出优化意见再汇总修改,最后形成终稿,保证整个项目一张蓝图绘到底。同时,通过建立“点、格、网、系”为单元的“网格式”安全管理体系,形成完整的安全管理闭环,实现了从开工到投产全程零伤害事故的目标。

  除了齐抓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华电滕州公司在项目创新驱动、科技引领方面同样亮点纷呈。

  通过纵向对比、横向分析,在优先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华电滕州公司选用超长寿命、大容量、绿色环保的磷酸铁锂电池和成熟的1000伏风冷技术,并在磷酸铁锂电池储能系统基础上,选用1兆瓦/2兆瓦时液流电池作为项目创新点,充分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

  绿色、科技与创新的交织,赋予项目“精品工程”的核心内涵;不言弃、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助力项目按期投产,打造出目前全国最大的集中共享式电化学调峰类储能样本。短短3个月,一家机组容量小、在市场竞争中不占优势的“小厂”,毅然在“双碳”赛道上跑出了底气,创出了名气。

  “储能项目就像一个超大容量的‘充电宝’,用电低谷时充电,用电高峰时放电,一次能充200兆瓦时电量,可满足约1000户家庭一个月的用电需求……”接受媒体采访时,张雷娓娓道来,“储能项目投产后,每年能多消纳新能源电量1亿千瓦时,压减煤炭消费约3.1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8.9万吨、二氧化硫222吨、粉尘38吨……”

  (作者供职于华电滕州新源热电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