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一线·调查

中国能源报 2022年05月02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可靠供电有了“定心丸”

——云南昭通镇雄县220千伏塘房智能变电站建设侧记

■本报记者 姚金楠 通讯员 殷浩钦 赵亮 《 中国能源报 》( 2022年05月02日   第 15 版)

  “第五次测试完毕,一切正常。”3月29日19时,在五次冲击测试正常后,云南昭通镇雄县220千伏塘房智能变电站正式投入运行。

  如今,变电站稳定运行已有月余。“我真是长舒一口气,现在可以安心用电了,再也不用像之前一样,总是担心突然停电影响生产了。”对云南东源镇雄煤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文勇而言,塘房变电站带来的改变立竿见影。

  用电负荷激增

  扩容迫在眉睫

  “煤矿企业,安全生产就是第一生命线。一旦用电出了问题,直接影响的就是这条生命线。”李文勇此前的焦虑无不道理。

  云南电网昭通供电局规划建设管理中心经理陶则勇介绍,此前,昭通市镇雄县主要由220千伏镇雄变电站供电,近年来,随着镇雄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电网负荷节节攀升,原有变电站已无法正常满足区域发展供电需求。镇雄片区供电受限存在一级电网风险。“特别是2019年后,镇雄变电站开始出现重过载现象。片区内煤矿复产、高速公路施工、南部新区用电负荷不断增长,镇雄变即使‘火力全开’也还是‘小马拉大车’。”

  “我们供电所10个抢修工人全员开足马力‘连轴转’还焦头烂额。”对于重过载带来的各种问题,镇雄供电局泼机供电所运维抢修班工人胡德环深有体会。

  陶则勇指出,根据预测,“十四五”期间,镇雄县的用电负荷将由现在的38万千瓦增长到70万千瓦左右,电网扩容迫在眉睫。

  人口密集、条件恶劣,选址施工难度大

  “扩容”势在必行,如何选址施工便成了当务之急。

  昭通供电局电网规划与建设部副经理张国权告诉记者,变电站选址除了结合电网网架分析,满足建成条件优、利于远期规划出线,还需要尽量避开基本农田、生态红线和人员密集区。

  公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镇雄县占地面积369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70余万,是云南省第一人口大县。“这里大大小小的村庄密布,计算下来,每平方公里的人口达到了450人左右。”张国权表示,人口稠密是造成变电站选址困难的重要因素之一。此外,镇雄地区多高寒山区,极端地理和气候条件让本就困难的选址工作更具挑战。张国权介绍,历时3个月,塘房变电站的初选站址就达到22个。“最后,经过多方对比,层层筛选,我们才选定了距离县城8公里的小河村站址。”

  选址过后,变电站的施工工作便迅速提上日程。“这可是重点工程啊,但是施工难度实在太大,技术工艺也复杂,时间还那么紧张。”回忆起项目开工前的情形,昭通供电局第二业主项目部经理孙大林直言,“我这心里也没底。”

  孙大林首先担心的便是镇雄的天气。“夏天一遇到暴雨,施工就不得不暂停。而且每年到了9月份,镇雄就开始入冬了,大雾、冷雨一天接着一天,11月以后有些地方就要下雪了。一年里,能施工的日子就那么些天。”除了天气原因,恶劣的地质条件更是让变电站的施工“难上加难”。孙大林告诉记者,变电站地处汇水坡面,岩土结构不稳定,必须通过打桩来稳定基础,同时,正是由于这样的地质条件,打桩也变成了土建过程中最难的部分。

  孙大林至今都记得那40根大直径抗滑桩一根根成功浇筑的场景。“地下水丰富,土质就不稳定,施工、监理和设计团队不知想了多少办法,愣是把这些桩都稳稳地扎下来了,而且还为整体的施工赢得了时间。”孙大林介绍,浇筑40根大直径抗滑桩、264根工程桩共历时98天。其间,完成焊接及组装钢材3666吨,展放线路55千米,铺设电缆110千米,新建铁塔235基。最终,通过196天的紧张建设,220千伏塘房变电站工程提前竣工。

  抵御冰冻,智能变电站成了“定心丸”

  短工期仍有高质量。陶则勇表示,220千伏塘房变电站是云南首座按照南方电网最新技术标准建设的220千伏智能变电站。

  “智能调节、自动控制、在线监测、远程操作、故障智能预警。”说起塘房变电站的好,陶则勇如数家珍。陶则勇告诉记者,地处30毫米以上的重冰区,塘房变电站不仅安装了一套直流融冰装置,电缆出线间隔还采用了抗冰冻能力强的保护套管,既能有效保护电缆不受低温天气破坏,又能增加电缆使用寿命。“昭通电网屡屡遭受冰雪凝冻灾害,这次可算吃了一颗‘定心丸’。”

  “塘房变是南方电网公司第一座30毫米特重冰区的220千伏智能变电站,将为中国南方特重冰区智能变电站的建设提供有益的范本,也将为镇雄境内隆黄铁路等国家重点工程建设、镇雄推进区域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用电保障。”陶则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