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中国能源报 2022年03月21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财政部近日明确,今年中央财政大气污染防治资金安排300亿元,较去年增加25亿元,进一步增加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补助支持城市——

用好暖民钱 办好暖心事

■本报记者 朱妍 《 中国能源报 》( 2022年03月21日   第 01 版)

  “又一个供暖季即将结束,去冬今春屋里暖不暖?”记者近日拨通了河北廊坊大城县望帆场村苏女士的电话,询问取暖情况。苏女士答复:“燃气壁挂炉用着省心,不用半夜起来添煤了,自己就能调温度,今年没再停气受冻,暖和还干净。”

  不过,苏女士对新型取暖方式的花销也有担忧。“60多平方米的房子,以前一个冬天大概烧煤1.5吨,‘煤改气’后省着用也要花1500元-1800元。幸好前几年都有补贴,去年发了600多元,算下来不比买煤贵多少。供暖结束3个月左右,补贴会直接打入银行卡。今年气价涨了点,目前还不清楚到底有没有补贴。”

  据记者了解,近年来,根据各地实际,中央和地方连续划拨专项资金支持清洁取暖。财政部近日发布的《关于2021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更是明确,今年中央财政大气污染防治资金安排300亿元,较去年增加25亿元,进一步增加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补助支持城市。

  花多少钱才能温暖度冬,既是老百姓最关切的事,也是清洁取暖项目的核心问题。那么,宝贵的清洁取暖资金如何才能用在刀刃上?

  多地补贴延续,不搞“一刀切”

  苏女士的担忧不无道理。

  河北省“气代煤、电代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2018年下发的《关于调整完善农村地区清洁取暖财政补助政策的通知》明确,运行补贴执行期暂定3年。苏女士家从2018-2019年采暖季实施“煤改气”,按照政策,2021年补贴期限已满。

  “有无补贴对使用意愿影响很大。”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炉具专委会秘书长任彦波带队调研河北某地时发现,若停止补贴,使用空气源热泵、燃气壁挂炉、直蓄热式电暖器取暖的用户返煤风险分别可达15%、35%、80%以上。“我们专门做过调查,七成以上的农村居民希望取暖成本在2000元/年以下。支出的高低直接影响清洁取暖工程的持续性,建议采取逐步退补方式,不宜‘一刀切’停发。”

  对此,地方政府已有针对性安排。记者从河北省财政厅获悉,今年河北拟投入省级以上资金117.6亿元,完成“气代煤、电代煤”工程扫尾,并将完善“双代”运行补贴长效机制,省级财政补助年限调整为9年。“这个采暖季结束还会补贴,我们已经在统计使用情况了。”大城县政府办公室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另据了解,财政部、住建部、生态环境部及国家能源局不久前联合发布的《关于组织申报2022年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项目的通知》明确提出,“十四五”期间中央财政将进一步扩大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支持范围,对纳入支持范围的城市给予定额奖补,连续支持3年,每年标准为省会城市7亿元、一般地级市3亿元。此外,天津、山西、内蒙古、河南等地也下达了地方补贴计划,要求结合项目实际运行、农村收入水平等因素,确保居民“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

  科学规划,把钱真正用在刀刃上

  自2017年推行北方清洁取暖改造以来,中央财政截至去年已累计投入约351.2亿元,地方补贴约为中央财政资金的3倍。巨额支出,让资金效益备受关注。

  “中央财政以城市为单位给予奖励,累计下达河南省试点城市清洁取暖补助资金61.1亿元……实现试点城市散煤取暖销号和清洁替代,形成示范带动效应。”财政部河南监管局近期在肯定当地工作的同时,也指出清洁取暖补贴资金绩效不高等问题。“地方缺乏足够的绩效意识,只注重财政资金使用,对资金效能缺乏追踪和评价,‘为了上级政策而补贴、为了推进项目而花钱’的心态凸显,效益不高和铺张浪费现象时有发生,影响了财政资金作用的发挥。”

  记者还了解到,由于前期规划不精准、客观条件发生变化等因素影响,部分清洁取暖项目从立项管理到资金使用存在不足。其中,部分试点城市存在示范项目推进缓慢、资金使用不规范的情况,比如开封市备案的371个试点示范项目实际完成率仅64.15%,濮阳市清洁取暖实施完成时结余中央资金1.29亿元,且未履行相关报批程序,直接用于市城管局热力公司供热主管网工程项目。

  “相比初期,地方管理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资金使用方面仍欠妥。”多次参与申报工作的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环能科技供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袁闪闪坦言,地方唯有申请并获批清洁取暖城市,才能获得财政支持。“申报阶段,各地要根据目标任务,细化拟实施项目的可行性、各方出资的可能性。各地还应结合资源禀赋、气候条件、建筑特点、居民习惯等选择技术路径,合理评估地方投入能力,而非简单按改造人口分配任务,否则执行阶段会出现各种问题。规划首先要科学,把钱真正使在刀刃上。”

  清洁取暖可持续,确保用户不返煤

  清洁取暖“一年看成本、三年看质量、五年看维保”,随着时间推移,项目运维、管护需求正在集中释放。

  “取暖设备质保期一般为3年—5年,过期后有问题怎么办?配件谁来买,维修费谁出?”任彦波表示,一旦出现设备维修不及时等问题,很容易造成用户弃用、复烧燃煤。“前期大家更关注项目改造,购买安装设备的钱由政府补贴,但在资金划分上未过多考虑后续服务。后期维护相关产业链尚未形成,加上财政扶持和培育不够,一年一年、一批一批问题逐渐堆积。建议尽快明确运维服务模式,比如能不能政府补贴一点、用户承担一点、企业让利一点,合力确保清洁取暖效果可持续。”

  另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部分地区因存在技术路线选择不当、盲目照搬过往经验等问题,导致改造运行一段时间后效果不好,面临二次甚至三次改造,而已获得中央资金支持的项目无法二次补贴,费用由谁承担也成了问题。“例如某重点区域较早实施清洁取暖项目的村子,早期采取石墨烯等取暖技术,村民反映效果较差。不改面临返煤风险,改了又怕设备更换,需要地方政府再出补贴,压力不小。”

  袁闪闪表示,优化资金结构和降低运行成本,被视为清洁取暖可持续、确保用户不返煤的重要支撑。补贴只管一时,关键是要形成适用性好、持续性强的技术方案和运营模式。“充分发挥财政专项资金引导作用,一方面立足实际,探索适合地方的运营模式和吸引社会资本的投融资模式,比如特许经营、以赢补亏等;另一方面,也要形成低运行成本的长效模式,可尝试智能调控、统一运维等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