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版:星辰副刊

中国能源报 2022年03月07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读书贵有思(杂谈)

《 中国能源报 》( 2022年03月07日   第 24 版)

  《南史》记载了一个故事:南朝时有一个叫陆澄的人,勤奋好学,读书很多,人们都称赞他为博学之人。

  陆澄读书虽多,但大都是死记硬背,从未花时间思考研习书中的内容或探究学习中遇到的疑问。比如他读《易经》,读了三年还没有弄清楚文字的意思。到了晚年,他想给刚灭亡不久的刘宋王朝编撰一部《宋史》,结果琢磨了很长时间无从下笔,最后也没有编成。

  当时另一个叫王俭的文学家是陆澄的朋友,知道了陆澄这些尴尬事迹之后,便打趣地说:“陆公,书橱也!”意指陆澄是个行走的书橱,这话实际上是在调侃他读书虽多却毫无用处。

  所以说,学习过程中不仅要熟读书本内容,还要深入思考和消化。孔子曾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无法深刻理解书中内涵,甚至会陷入迷茫,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有所用。苏轼曾安慰一位落第秀才,并告诫他:“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意思是说,经典的书一定要多读,而且要深刻思考,这样才能理解其中的含义并将所学知识加以运用。

  古人在阅读方法上,还有一种特殊技能:不求甚解。东晋大文学家陶渊明喜欢读书,却从来不着眼于一字一句的解释,更不会在个别字句上过分下功夫探究。这自然不是陶渊明读书不认真,而是他只求理解作者的精要,往往“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诸葛亮读书和陶渊明很相似。东汉末年,诸葛亮曾在荆州学习,并和寄居于此地的颍川人石韬、徐庶,汝南人孟建一起交流探究。其他三人读书时都非常精深,对一些细节不啃不罢休,唯有诸葛亮只求理解大概意思。

  其实,无论是不求甚解还是独观大略,都是一种阅读策略,整个过程中最重要的还是思考。阅读时先将书或文章从头到尾通读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不纠结,继续往下读,这种方法能够节省时间,而且阅读中必须全神贯注将所思所想带入字里行间,这样感受和共鸣会更多,并能逐渐养成思考的习惯。

  读书方法众多,却都离不开勤奋、刻苦以及专心,但更重要的还是思考,只有在学习中不断分析、对比、消化,才能收获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