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造车不再新鲜,现在的潮流是跨界卖保险。近日,蔚来汽车成立蔚来保险经纪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000万元,经营范围包括保险经纪、保险代理、保险兼业代理、保险公估等业务。据了解,这是新能源车企加快进军保险市场的一个缩影。那么,新能源车险能否成为继新能源汽车后的又一个蓝海?
政策陆续完善 保险需求陡增
2021年12月14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了《新能源汽车商业保险专属条款(试行)》,在保险责任上,为“三电”系统提供保障,并全面涵盖新能源汽车行驶、停放、充电及作业的使用场景。同日,中国精算师协会也发布了《新能源汽车商业保险基准纯风险保费表(试行)》,确定了新能源汽车保险产品开发和定价基础。当月底,上海保险交易所上线新能源车险交易平台,并首批挂牌人保财险、平安财险、太保产险等12家财险公司的新能源汽车专属保险产品,为新能源汽车专属保险产品落地提供支撑。至此,新能源专属车险正式进入大众视野。
近日,挂牌财险公司陆续发布了1月保费收入公告,多家证券机构对此表示,新能源车险增速表现亮眼。申万宏源保险行业分析师葛玉翔表示:“新能源车险有极大的潜力和增长空间,是亟待开发的蓝海。”目前新能源汽车得益于碳中和目标驱动和国家政策扶持,销量呈爆发式增长,相应的保险需求也随之增加。但新能源车险仍处于探索期,风险需求与保险条款、费率与行业风险保费等错配问题仍然存在。正因如此,新能源车险才吸引了诸多车企直接或间接入场。
车企和保险公司各具优势
跨界一词早已融入新能源汽车的血液中,不仅体现在“跨进来”造车,也体现在“跨出去”卖保险。
其实,早在2018年,小鹏汽车就成立了广州小鹏汽车保险代理有限公司,获准开展汽车保险代理业务。2020年8月,特斯拉在中国注册成立了特斯拉保险经纪公司。值得一提的是,特斯拉CEO马斯克在该公司2020年第三季度财报说明会上曾表示,保险将成为特斯拉的主要产品之一,保险业务将占整车业务的30%-40%。
“在新能源车险市场,车企比保险公司更具优势。”葛玉翔认为,目前保险公司缺少新能源汽车定损人才,在事故发生后无法进行现场定损,需要新能源车企介入检测才可定损理赔。相比之下,新能源车企可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简化理赔流程,提高车险理赔效率。同时,新能源车企通过共享承保车辆的出行大数据、智能驾驶信息,能够设计出风险和理赔更匹配的创新性车险产品。此外,新能源车企对新能源汽车销售的场景垄断,使其能够更多接触购买人群,进而获得车主信息。
即便如此,业内人士仍认为,新能源车企入场不会对车险保费产生较大影响,因为保险公司拥有事故原因和事故类型等相关数据,决定车主最终的赔付金额,并掌握着新能源车险的定价权。
多方合作是趋势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不久前公开发文表示,车企要建立自己的保险品种,行业要有更精准的保险测算,国家也要支持保险费用的合理补贴。这意味着新能源车险发展需多方共同努力,车企入场与其说是“分一杯羹”,不如说是“添一员猛将”。
葛玉翔坦言:“虽然车企入场对保险公司是挑战,但同时也是保险公司加速新能源专属车险改革的机遇。”线下线上车险业务系统搭建所需的成本高昂,使得大多新能源车企仍会选择和保险公司合作。因此,保险公司可以通过与新能源车企及电池厂商、出行平台等多方合作,协定定损标准,培养定损人才,探讨更多新问题。
“如宁德时代与人保财险达成合作,就是一次双向选择。一方面,宁德时代有先进的电池制造技术和巨大的市场份额;另一方面,人保财险在车险市场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葛玉翔表示,“可以预见的是,车企和险企的合作,是未来新能源车险市场发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