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马汽车近日发布公告称,已建设完成水电解制氢与高压加氢一体化实验装置项目,公司海口基地将配套建设一座光伏电站,结合新研发的第三代氢燃料电池汽车,实现“太阳能发电-电解水制氢-氢能汽车用氢”的零碳循环。
业界普遍认为,这表明海马汽车开始进一步打通氢能汽车全产业链,为氢燃料电池汽车产品铺路。然而,目前氢能产业尚未实现商业化,此时进入氢能赛道的海马汽车将面临高成本与技术壁垒等问题,持续加码氢能是否可行?能否解决连年亏损的燃眉之急?
销量断崖式下跌
亏损势头难扭转
近年来,海马汽车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海马汽车营收约11.5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亏损1.7亿元,扣非后净利润约亏损2.67亿元。公司总资产从2016年的180亿元降至今年三季度末的82.76亿元。
此前,海马汽车在2017年、2018年连续两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为负值,分别亏损9.94亿元、16.37亿元,虽然2019年海马汽车通过“卖房求生”实现扭亏为盈,但2020年营收再度下滑,营收同比下降70.69%至13.75亿元,归母净利润大幅亏损13.35亿元,同比暴跌1667.09%。
净利亏损的背后,是销量断崖式下跌。据统计,2016年,海马汽车销量近22万辆;2017年,销量为14万辆,同比下滑35%;2018年、2019年、2020年,销量出现断崖式下跌,到2020年仅剩1.78万辆。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1-10月,海马汽车累计销量约2.52万辆,同比增长136.98%,其中包括代工生产的小鹏G3车型,约1.8万辆,占比超70%。这意味着今年前10月海马汽车自有品牌平均月销量仅700辆左右。
资料显示,海马汽车与小鹏汽车的代工协议将于今年12月31日终止,同时小鹏汽车方面已明确表示合同到期后不再续约。业内认为,还在回归造车路上的海马汽车一旦丢失代工小鹏汽车的赢利点,可能加剧亏损。
欲借海南氢能产业“东风”
加速发展氢燃料电池汽车
2019年3月,《海南省清洁能源汽车发展规划》发布,提出到2030年全岛私人领域新增和更换新能源汽车占比达100%,全省全面禁售燃油车;2020年6月,《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提出,将壮大以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海南新能源汽车产业迎来发展机遇。
结合政策及市场发展趋势,亏损危机下的海马汽车开始寻求转型。海马汽车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始终聚焦汽车主业,将全面转型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优先智能汽车,合作电动汽车,“死磕”插混汽车,深耕氢能汽车。
今年3月,海马汽车发布了首款插电混动紧凑型SUV海马6P,但因产品竞争力不足,今年前10月销量不足百辆。从市场角度来看,海马汽车的电动汽车业务并未获市场认可。
相比之下,海马汽车在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布局引发不少关注。海马汽车发布水电解制氢与高压加氢一体化实验装置项目公告后,11月24日开盘一字涨停,收盘价为6.47元/股,以涨幅10%封板。截至12月9日,海马汽车股价达6.70元左右,市值约110.19亿元。今年8月,海马汽车宣布完成首款氢燃料电池汽车样车开发,第三代氢燃料电池汽车正在研发中,争取在2025年前投入约2000辆氢能汽车进行示范运营;未来还规划在海南建设多座加氢站。
一位不愿具名的新能源汽车分析师对记者表示,海马汽车大举建设氢能汽车产业链,一方面是由于海南拥有氢能产业发展优势,另一方面是为了保障旗下汽车产销,因此车企对上下游产业链的布局也在情理之中。“事实上,海南相对封闭的地域环境让氢能全产业链布局更易实现。”
氢能产业需持续“输血”
短期内难以贡献盈利点
在政策利好及行业具有发展潜力的背景下,海马汽车通过氢能概念实现股价上涨,但长期来看,氢能产业链各环节降本难题未解、产业化进程缓慢等问题,将影响海马汽车氢能转型自救之路。
事实上,在氢能产业热潮下,国内外不少车企也开始研发氢燃料电池汽车。2020年,上汽发布“氢战略”,计划到2025年前推出至少10款氢燃料电池汽车,形成万辆级氢燃料电池整车产销规模;同年8月,广汽首款氢燃料电池乘用车Aion LX Fuel Cell开始示范运营;今年3月,长城汽车宣布将推出全球首款C级氢燃料电池SUV,并在全球完成100辆49吨氢能重卡应用项目落地。
值得注意的是,成本高企和技术壁垒是氢能产业尚未实现产业化的关键原因。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加氢站不足200座,一座加氢站建设成本至少需1500万元,同时氢气价格高、储运瓶颈及技术缺失等问题,让氢燃料电池汽车制造成本和用户使用成本暂时无法与电动汽车抗衡。成本压力下,已有车企决定终止研发氢能汽车。如去年4月,由于造车成本高,奔驰宣布终止氢燃料电池乘用车开发计划。
上述分析师表示,研发氢燃料电池汽车成本高,需要外部持续“输血”,投入大规模资金及技术研发力量,更不用说还需布局全产业链。海马汽车车型少、技术实力并不出众,且持续亏损,在此背景下,布局氢能汽车短期内难以为海马汽车带来更多的盈利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