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版:新能源汽车·观察

中国能源报 2021年12月13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要么退订,要么加钱提车”引发众多准车主投诉

长安新能源深陷交付风波

本报记者 卢奇秀 《 中国能源报 》( 2021年12月13日   第 18 版)

  “订车123天了,你们说不交车就不交了?”

  “定金交了4个月了,结果11月中旬告诉我没车了,让我再加5000元购买增值服务,可以加速提车;不加也可以,但不保证提车时间。这不是变相加价吗?”

  “销售明确表示,加1万元升级为新款多彩版车型,可以插队提车。既然可以生产新款车型,为何不能按时交付订购车型,何况配置没有实质改变,却要多出钱。”近日,长安新能源汽车官方微博评论区被大量消费者“围攻”,反映订购车型无法按时履约,并需要加钱购买升级产品,否则车辆交付将无限延长等问题。

  旧款迟迟无法交付

  加价却能优先提新款

  9月19日,胡先生在安徽省蚌埠市某汽车经销店订购了一辆长安奔奔E-Star心动版车型,“合同没有明确交车日期,以厂家交付为准。照现在的情形来看,遥遥无期。”不仅是长安新能源汽车的官方微博评论区,各网络投诉平台对长安奔奔E-Star的投诉量也在激增。多位准车主晒出订车合同及与经销商的沟通对话,投诉长安新能源汽车不负责任。

  对于无法按时交付的原因,业内传出的一份长安新能源汽车《关于停止收取奔奔E-Star车系和CS55 E-Rock车系订单的通知》显示,受汽车芯片供应不足、部分区域限电限产等因素影响,导致工厂产能不足,上述两款车系订购人数较多,订单积压严重,无法及时交付。

  然而,基于上述情况,长安新能源汽车和经销商给出的解决方案却难以令人满意。多位准车主反映,销售人员明确表示,可选择退定或继续等待,要想尽早提车,可再交5000元购买服务包或加钱改买多彩版。

  所谓多彩版,即11月15日长安新能源汽车发布的新车型。这也成为长安新能源汽车被“围攻”的导火索。消费者质疑,如果缺芯少电生产不出来,为何新款多彩版可以正常交付?为什么加价购买服务包就能尽早提车?

  “这是变相涨价。”多位准车主拒绝为车企的“升级服务”买单。他们表示,长安新能源汽车按订单合同履约,客户有权知道订单状态,交付应透明化。 

  车辆利润微薄

  主要靠积分赚收益

  长安奔奔E-Star于2020年4月上市,定位微型车,共推出心动版和心悦版两款,售价6.98万-7.48万元,续航里程301公里。但上市一年多来,销量并不理想。相比之下,同样定位微型车的宏光MINI EV大受市场欢迎,为其扩展了产品思路,随后长安奔奔调整了市场策略。今年1月,长安新能源汽车推出奔奔E-Star国民版,指导售价2.98万-3.98万元。此后销量一路上涨,今年1-10月,奔奔E-Star销量达56209辆。

  配置方面,奔奔E-Star国民版取消了安全气囊、驻车雷达、刹车辅助,轮圈从铝合金换成钢材,空调只提供暖风,电池从三元锂电池换成磷酸铁锂电池,续航里程从210公里降至150公里。

  尽管减配,但车企也承受了较大的成本压力。芯片、车身、发动机、轮胎等零部件价格大幅上涨,大宗商品如钢材、铝材、塑料、锂电等原材料均处于历史高位,致使汽车生产成本陡增,利润摊薄。业内人士透露,长安奔奔E-Star利润较微薄,车企主要通过获取积分赚取收益。

  记者从长安汽车官网获悉,目前售价2.98万起的长安奔奔E-Star国民版心动、心悦及心怡车型均显示“停止收订”,而售价4.98万元的国民版多彩款车型并无“停止收订”字样。

  此外,近段时间奔奔E-Star电池问题也引发了舆论热议,许多车主投诉奔奔E-Star存在“电池严重虚标”“断崖式掉电”“剩余续航不准”等问题。

  新《通知》仍未明确

  交付方案和时间

  12月4日,长安新能源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已收取奔奔E-Star车系订单沟通及交付工作的通知》表示,停止接受当前车型订单是为了避免更长的交付等待时间,公司正全力保障车系供应,加班加点生产,尽力保障每位已订用户的权益,但由于奔奔E-Star车系积压订单量较大,请经销商主动与客户交流,严格按照与客户合同约定的价格、车型,按订单顺序组织交付。

  然而,该文件并未明确具体的交付方案和时间。记者从专业人士处获悉,如果订车合同明确交车日期的话,若车企或经销商未如约交付,消费者可以合同为凭证诉诸法律,追究相关方违约责任;若仅有销售人员的口头交付承诺,消费者维权将较为困难。

  值得注意的是,长城新能源汽车另一品牌——欧拉好猫近日也遭遇集体投诉。多位车主反映,购买的车辆没有搭载车企宣称的高通八核车载芯片,实际使用的是2016年生产的英特尔芯片,导致车机反应速度慢、运行卡顿,且很多主流App无法安装使用。

  至此,长城新能源汽车“芯荒”问题暴露无遗。自去年以来,因为芯片供应不足,车企普遍出现减产、涨价、延期交付等情况,并主要通过后装市场芯片替代前装市场芯片、减少选装件及降低芯片使用量等方式应对。但这些措施的前提是,与消费者沟通并达成一致。

  业内人士认为,基于疫情的有效控制、企业扩产行动落地,芯片短缺或在明年中旬得到缓解。当前车企发布新品或排布车型要综合考虑芯片供应能力,提前统筹车辆交付,并完善补偿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