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版:星辰副刊

中国能源报 2021年12月06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江北送“气”人

■沈军 《 中国能源报 》( 2021年12月06日   第 24 版)

  冬日,淡青色的雾霭,给宽阔的江面披上一层薄纱。在万里长江“第一城”四川宜宾,这样的景致,57岁的郭世洪已经看了41个年头。

  1980年,原川西南矿区大塔场气田会战,钻机轰鸣,采气树林立,在战天斗地的火热场面中,郭世洪成为宜宾采气2队的采气工。走进当时日产量30万立方米的塔1井,呼呼的天然气流,让他满心兴奋,彻夜无眠。

  四年后,凭着勤学肯干、吃苦耐劳的劲头,郭世洪从井站调到队部维修班,“当电工、做钳工,搞维修,像万金油一样啥都干、啥都能。”时隔多年,郭世洪仍然记得离开塔1井时日产量已降到23.74万立方米的情景:“当时用户少,用量也小,气源主要由塔红线进入纳安线输气干线。”产量任务和落后的工艺技术,加快了大塔场气田产量的衰减。郭世洪和维修班的同事起早贪黑,设备修理,维护保养,应急抢险,忙得脚不沾地,恨不得再长出两只手来。

  1998年,机构重组,宜宾采气2队和自贡采气队合并,考虑到爱人在宜宾,家也安在宜宾,郭世洪选择留在新组建的宜宾江北天然气公司。新公司最初只有18个人,郭世洪主要负责市场、物资供应,兼顾工程和结算工作。万事开头难,望着长江以北那片空旷的原野,每个人心底都像茫茫杂草滩一样荒凉。

  在郭世洪记忆里,之前送气都是小敲小打,哪里需要安装就去哪,公司成立两年仅发展用户五六百户。后来,宜宾市2000年启动的江北旧城工业园区开发建设,让郭世洪和同事吃下了“定心丸”。

  开发区成立后,有蓝图有规划有步骤,燃气管线跟着市场走,光大型酒厂职工宿舍小区的1600户民用户,每天用气就达2000立方米,开发区拆迁建设大批安置房,加上大型工业用气等燃气市场,让公司的生产经营和规范管理渐入佳境。

  “原先靠自己去找工资,后来发现除了工资,还可以挣到奖金。”不仅郭世洪没想到,几乎所有人都感叹:“大伙辛苦都是值得的,这些年的努力没白费!”

  历经风雨,终见彩虹。郭世洪见证:伴随公司一路走来,无论地方政府部门还是企业,所有跟他打过交道的人,都称赞他“对人热情,做事讲原则”。走在大街小巷,绝大多数用户都认识的郭世洪绝对是公司一张响当当的“名片”。在宜宾41年,一半时间采气,一半时间卖气,他最大的感受就是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和这座城市一同成长。

  合江门,风平浪静。望着大江东去,郭世洪目光坚毅而温暖:“从旧变新,从新到发展,每天做着和百姓生活、城市建设息息相关的事,这种成就感让自己很幸福,很踏实。”

  (作者供职于西南油气田华油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