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版:新能源汽车·观察

中国能源报 2021年10月11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智能网联汽车探索规模化应用(热点聚焦)

正从测试验证转向多场景示范应用,安全与合规是关键

■本报记者 卢奇秀 《 中国能源报 》( 2021年10月11日   第 18 版)

  日前,在北京召开的2021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国家多部门相关负责人纷纷表示,将进一步支持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包括联合开放道路测试、加快政策标准制定、推进规模化示范应用等,为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快速发展、产业加速布局注入新动力。

  现状

  L2级乘用新车市场渗透率达20%

  工信部部长肖亚庆在会上介绍,近年来,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呈现强劲的发展势头,关键技术不断突破,L2级(辅助自动驾驶)乘用车新车市场渗透率达20%。

  同时,测试示范加快拓展,全国开放测试区域超过5000平方公里,测试总里程超过500万公里,大型港口货运车辆自动驾驶应用占比达50%;车联网部署有序推进,全国有3500多公里道路实现智能化升级,搭载联网终端车辆超过500万辆;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关于加强智能网联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的意见》《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管理规范(试行)》《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若干规定(试行)》等政策性文件相继出台。

  中国科协党组成员王进展指出,汽车正在由单纯的交通运输工具向智能化移动终端转变,汽车与道路基础设施日益融合,智能网联汽车成为科技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和战略方向。同时,新技术加快在智能网联汽车上融合应用,推动产业创新重构和市场生态重组,带动全社会加速智能化转型。

  “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正从测试验证转向多场景示范应用新阶段。”肖亚庆表示,要加快规模化示范应用,以城市区域为载体,深化“车-路-网-云”协同发展,扩大北斗导航、5G通信等技术和产品应用。不断完善政策法规,积极探索融合监管模式,通过准入管理、标准制定、安全监管、产品召回等方式,促进智能网联汽车加快创新、安全应用。

  难点

  需平衡安全和发展的关系

  消除智能网联汽车带来的安全问题是大会热议的重点之一。360集团董事长周鸿祎指出:“数字化不仅颠覆了汽车结构,也重新定义了汽车安全,其最大的改变是汽车网络安全和物理安全密不可分,网络安全可直接影响物理安全。”

  “目前自动驾驶30%的测试问题涉及交通违法,根本原因是交通规则的引入不足。”在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机动车辆安全研究室主任周文辉看来,当前大部分自动驾驶相关规定遵循的是传统的车辆管理办法,人的要素考虑不足,这增大了违法和事故风险。

  中国汽车技术中心副总经理吴志新表示:“与传统汽车相比,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边界发生了根本变化,从以前自己管理的产业发展到现在和通信、交通、云端等各方面产生许多交集。”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形态丰富多样,在产品市场渗透率不断攀升的同时,也暴露出产品与管理方面的短板或不适配,需要规范引导。

  据了解,自动驾驶技术要实现主动安全、被动安全、功能安全、预期功能安全、网络与数据安全的综合管理、相互叠加、相互融合,给标准和管理带来了很大挑战。业界认为,安全与合规已成为智能网联汽车规模化应用的关键。

  在工信部装备中心总工程师刘法看来,智能网联汽车的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管理很复杂,难点是实现安全和发展的平衡,“如果管得多,企业的负担较重;如果管得少,安全风险会增大。因此,政府、行业、企业要细化网络安全、数据安全、软件升级的相关要求。” 

  破题

  产业链需协同创新

  针对智能网联汽车面临的挑战,相关应对方案正在推进。交通运输部副部长王志清表示,交通运输部近期编制了《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1-2025年)》,旨在提升公路基础设施全要素、全周期数字化水平和公路信息服务能力,不断丰富车路协同的应用场景。

  在中汽协常务副会长付炳锋看来,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绝不是一个企业、一个行业甚至一个国家能完全做好的事情,需要多产业、多企业、多国协同合作,才能将智能网联汽车推向市场,把自动驾驶推向商用,最后让消费者受益,提升社会整体的运营效率。

  国汽智控总经理尚进也指出,智能网联本身具有极强的行业融合和创新性,且没有成熟的产品形态,技术路径、开发模式和分工协作等方面都极具挑战,全行业应以开放的姿态做好汽车产品。

  吴志新提醒,汽车产品要防止夸大宣传,“车辆卖给用户时要进行培训,告知用户的责任,清楚交代各项功能,并要和宣传一致。”

  此外,刘法还认为,自动驾驶尤其无人驾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统筹发展和安全。智能网联汽车准入管理涉及跨行业、跨部门的交流和协同,在准入管理、道路交通安全等领域要加强合作,形成完备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