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版:星辰副刊

中国能源报 2021年07月05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圆梦电力人生

■吴永规 《 中国能源报 》( 2021年07月05日   第 24 版)

  1937年,我出生于浙江绍兴。很小时,母亲便领着我们五个子女投奔在上海谋生的父亲。日本投降后,物价飞涨,民不聊生,我家人多常常吃不饱饭。更糟糕的是,我得了脑膜炎,全家人一度陷入十分困窘的境地。那时,我读书不好,常挨老师训诫打手板,每日瘪塌塌进教室,苦戚戚出校门。

  1949年5月,平地春雷响,上海解放了,物价也稳定了,社会秩序得以好转,老师不再打骂学生,我渐渐上进好学,成绩也上升了。每当我取得小小佳绩,老师都会表扬我,而且还批准我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我还经常参加团区委的时事宣讲会,成为一名“党的宣传员”。

  学生时代,我每天哼唱着“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民主政府爱人民啊,共产党的恩情说不完……”去上学,学期结束时,我将成绩单交给父亲,他高兴地对母亲说:“希园考得好,有希望圆满成功了”。

  初中毕业时,我报考了上海动力学校学发电技术,被录取后,当上了炉108班的班长,后来还成为学生会主席、校团委学生委员。1956年4月,校党委批准我成为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毕业后,我没有选择上海本地的电力设计院,而是主动要求到广州见识国外的进口机组、学习安装。工程结束时,筹建处主任拉着我说:“书呆子,跟我到茂名搞苏联高温高压热电厂去。”

  花了近三年时间,我去武汉青山热电厂、上海吴泾热电厂培训,成为发电全过程总指挥值长(值班工程师)。时逢三年自然灾害,大型高温高压热电厂很快被迫停产,我不甘心停产吃闲饭,主动要求调入直属电力部领导的列车电业局。那时候的我认为,成为列电“尖兵”,不怕艰险,随时响应战备、军事和新兴城区开发用电急需的召唤,做到“拉得动,发得出”,流动在祖国各地战斗生活是艰苦而光荣的,我愿意献出我的青春年华。

  1962年,以广东茂名列电站为起点,我先来到了黑龙江最北边的克山列电站。随后,列电局党组又派我去北京怀柔高炮团学习部队思想政治工作经验,参加北京电力生产管理培训班。1965年,27岁的我受命调任宁夏青铜峡列车电站书记、指导员。重担在身,我只得把刚满周岁的儿子送到上海母亲那里照顾。1968年8月的一个深夜,山洪暴发,停放在峡谷中的电站受山洪冲击,发出紧急求救信号,我闻声跳起,向妻子交代:“我冒死也要冲过去,不冲就是逃兵。”冲到现场后,我和同志们加固列车垫桩,列车才未被冲进黄河,可我从此落下了腰痛病。后来,我又调至内蒙古通辽、湖南湘潭等地继续投身发电“战斗”。

  随着全国电网联网,1974年全国60多台列车发电尖兵队伍光荣地完成了历史使命。同年,组织上照顾到我的身体状况和家庭实际困难,考虑我对电力事业的一腔热情,调我到湖州电力技术学校工作。

  教书生涯中,我以“授人一瓢水,必先备好一桶水”的标准,投入满腔热诚精心教学,学生们民主投票时,授我为“最喜爱的老师”。退休后,鉴于对电力基建、发电运行检修相对熟悉,又有相关专业资质,我又应邀在电力系统继续发挥了11年“余热”。

  回首51年的电力职业生涯,在党的栽培下,我努力工作,虽然未取得显赫的成就,但内心没有虚度年华的羞耻,也没有碌碌碌无为的悔恨。看着原来一个个青年学生,毕业后勤奋工作,成为我国电力事业的中坚力量,我很欣慰,也很知足。每当同学们亲切地唤我“老师,老师”,并邀请我去电厂参观,我总会当面更正:“我只是一名电力启蒙老师,但老师这个称谓,确是我电力人生中的一笔宝贵财富。”

  如今,已至耄耋之年的我回忆跟党走过的这几十年,深深体会到,在党的培养下,我能成为一名电力人,并为国家和人民尽微薄之力,是多么美好的人生经历。

  (作者曾供职于原湖州电力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