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煤炭·生产

中国能源报 2021年06月21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提高新入职大学生人岗“适配度”(读者来信)

■王建 《 中国能源报 》( 2021年06月21日   第 15 版)

  近日,笔者所在煤企在征集“我为职工办实事”项目时,职工老孙提出了这样的建议:近年来,煤炭企业技术技能人才流失严重,尤其是新招聘大学生离职占比过高,造成企业人才培养投入打了水漂。除去企业未能给大学生合适的薪酬、没有制定清晰明确的成长规划外,一个易被忽视的原因就是大学生所学专业与实际工作不相匹配。

  老孙还列举了发生在他身边的一个案例:25岁的小张毕业于一所省重点高校,学的是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由于被同学“专业不对口和没有工作一个样”的思想所误导,一直为自己从事的卫生工岗位所烦恼。目前她最关心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自己能干什么工作,岗位能不能自选”,另一个是“哪个岗位更有利于发展”。

  这里涉及一个适配度的问题。所谓“适配度”,就是员工的品质、能力、性格等与其工位的要求、责任、权利、义务等相匹配的大小,适配度越大,员工的能力就越能得到充分发挥,企业的效益越好,员工的工作激情和稳定性越高,反之亦然。即我们一般所讲的,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在老孙看来,小张的这种想法可以理解?当今时代,大学生眼里的好企业不再简单等同于高收入、好环境、优福利,谁能引领人才们内心的价值取向和诉求,谁才是众望所归的好企业。从更多应届毕业生关注企业氛围和工作是否符合个人兴趣的角度看,“小张们”有想法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为“人才”与“岗位”的匹配提供了更多选项。毕竟,用人煤企简单以性别、姓名、年龄为依据粗略分配,难免会造成“所求非所愿”,不利于大学生个人成长,也不利于整个企业活力的激发释放。

  笔者认为,大学生现在并不好找工作,虽然所学专业是求职、就业重要的“敲门砖”,但并不意味着从事与专业不对口的工作,就无法获得职业生涯发展的成功。尤其对于那些大部分专业知识可以在工作的过程中较快获得的职业而言更是如此。大学生应该调整期望值,先就业再择业,用实力纠正领导和同事“眼高手低”“不脚踏实地”的偏颇认识。

  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你追我赶、不甘落后……中国企业发展正迸发出巨大的活力。背后有国家经济强劲的内生动力作为支撑,有市场雄厚的内在潜力提供保障,有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在源源不断地释放红利、滋养企业,更有前赴后继的90后、00后大学生成为创新驱动促发展的生力军。他们从小生活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个性鲜明、爱好广泛、思想活跃、视野开阔,乐意接受新鲜的事物,尤其是在就业岗位选择上,更加注重个人价值判断,而不是家长、专家或社会固有的习惯性认知。

  煤企在条件允许情况下能把新入职大学生的个人愿望、爱好特长与工作岗位结合起来,提高人岗适配度,岂不是两全其美?

  凡事有其要,执其要者事成。这就要求煤企管理者要更加关注新入职大学生的合理需求,正确处理好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要看到老问题背后的新缘由,切实摸准大学生的情绪特点和心理需求,帮助他们打开心结,解决“实现自身价值”“敢于争取机会”等现实难题。

  在具体工作定位上,煤企要坚持把大学生作为科技创新驱动和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支撑;选用标准上,坚持“以人为本和适人、适才、适岗”的原则;选人视野上,坚持“内外并重、大胆引进”的理念;大学生培养上,坚持“引进的是人才、内部培养的也是人才”的开发思路,努力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发挥出人才应有的价值和效益。

  (作者供职于山东能源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