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中国能源报 2021年06月14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伟大奇迹的明天更可期(评论)

■本报评论员 《 中国能源报 》( 2021年06月14日   第 01 版)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一路披荆斩棘,带领我国从“落后挨打”的贫弱国家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石油天然气工业由弱变强,在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充沛动力的同时,创造了世界石油天然气工业的伟大奇迹。

  回首百年前,我国经济发展落后、能源供给不足,油气工业更是深受“中国贫油论”和“一元成气论”束缚,止步不前,鲜有建树。1904—1948年的45年间,我国石油产量只有278.5万吨,平均年产量仅为6.2万吨,而同期进口的“洋油”却高达2800万吨。为摆脱能源供应的困境,石油人排除万难,在大庆油田改写了传统石油地质学理论,实现了我国石油自给,并孕育形成了作为中华民族伟大精神重要组成部分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如今,已具备完整产业链的我国油气产业不仅成为国家能源安全的压舱石,更在世界油气工业中占据重要地位。

  2020年,我国原油产量已达1.95亿吨,比1949年的12万吨激增1600多倍;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天然气产量仅为0.1亿立方米,这一数字在2020年飞涨至1888亿立方米,表观消费量更是高达3259.1亿立方米,成为国际天然气贸易中不可或缺的主角;炼油行业向装置大型化、炼化一体化、产业集群化方向发展,已建成投产近30个千万吨级炼油基地;“全国一张网”建设稳步推进,油气管道总里程累计达14.4万千米,其中“西气东输”更是以“全球距离最长的管道工程”享誉世界;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连年位列“世界500强”前列,成为世界能源舞台上的“金字招牌”。与此同时,油气产业的科技装备、人才队伍、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完善,油气企业积极践行“一带一路”倡议,为世界油气产业注入活力、提供样板。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如今,气候变化对全球能源格局提出了新要求。立足当下,着眼未来,中国共产党再次带领我国能源产业踏上新征程,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作出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决策部署。对于天生“高碳”的油气产业来说,这既是巨大挑战,也是前所未有的“进化”机遇。

  具备铁人精神的石油人定然不会在困难面前退缩。今年初,17家石油和化工企业、园区以及石化联合会共同发布《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碳达峰与碳中和宣言》,制定绿色转型规划,发力清洁能源,聚焦技术创新,推进数字化改革。“三桶油”更是一致将自身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时间提前:中国石油力争2050年左右实现“近零”排放,中国石化计划比国家目标提前10年实现碳中和,中国海油则提出将基于“海上天然气+进口液化天然气”的清洁能源产业布局,早日达成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同庆百年华诞,共铸历史伟业。展望未来,增储上产与绿色转型不可偏废,作为传统化石能源的油气产业或将面临很长一段转型之路。但“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初心不会改变,中国石油工业有能力、更有责任再做低碳转型领头羊,在新时代续写新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