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电力·产业

中国能源报 2021年05月31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按下“快进键”

■本报记者 苏南 《 中国能源报 》( 2021年05月31日   第 11 版)

  1998年以后,中央和地方财政投入约2700亿元,先后规划实施了7.46万余座水库除险加固。实施几轮大规模水库除险加固后,我国水库安全状况大幅度提升,尤其进入本世纪后,平均年溃坝率降为0.045‰,远低于世界上公认的0.1‰。

  

  近日,云南省大理州、青海省果洛州发生地震,水库是否受震损引发关注。水利部要求,对震区每座水库进行深入排查分析研判,不放过任何一处潜在隐患,及时采取措施,确保水库安全。

  今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加强水库除险加固和运行管护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加快实施水库除险加固、加强水库运行管护等7条具体措施。“十四五”规划也强调要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2020年11月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曾明确要求,在2025年底前,全面完成现有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对新出现的要及时除险加固。那么,我国水库的除险加固现状如何?目前还存在哪些压力和挑战?

  高度重视水库安全运行风险

  水库是开发利用水资源和防治水旱灾害的重要工程设施,我国先后修建了近10万座水库,其中80%以上兴建于上世纪50-70年代,运行50年以上的有4.2万座,运行60年以上的有2.1万座。由于历史原因和长期运行,水库病险问题普遍存在。为此,国家共启动了11批次四轮水库除险加固工作。

  据不完全统计,1998年以后,中央和地方财政投入约2700亿元,先后规划实施了7.46万余座水库除险加固。水利部大坝安全管理中心主任孙金华表示,实施了几轮大规模的水库除险加固,水库安全状况大幅度提升。尤其进入本世纪后,我国平均年溃坝率降为0.045‰,远低于世界上公认的0.1‰。

  “大规模实施除险加固,使全国大坝安全状况得到很大程度改善,2020年汛期,水库充分发挥了拦洪错峰作用,全国大中型和小1型水库无一垮坝。”水利部工程建设司二级巡视员徐永田5月26日在“全国病险水库评估和除险加固技术前沿研讨会”上介绍。

  水利部运行管理司副司长张文洁介绍,目前尚有部分病险水库未得到治理,3.1万多座水库未在规定期限内开展安全鉴定。一些水库受超标准洪水、强烈地震等自然灾害影响,工程不同程度被损毁。一些水库管护力量薄弱,日常维修养护不到位,积病成险。

  “尤其是我国小型病险水库点多面广量大,基本由县级以下单位管理,技术力量相对薄弱。”中国大坝工程学会理事长矫勇表示,小型水库数量庞大,虽然经过了十余年普遍的除险加固,但受资金与技术的限制,其安全隐患仍然存在,每年仍有个别小型水库发生溃坝事件。

  病险水库问题呈现多样化特征

  在业内人士看来,我国水库不仅数量多,而且涵盖大中小型水库和各类坝型,由于对自然规律认识的局限性,以及前期工作不足、施工质量控制不到位和长期运行损耗,病险水库的存在成为普遍现象。目前,病险水库的问题呈现出多样性,主要涉及到大坝、泄洪建筑物、穿坝输水建筑物“三大件”。

  在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刘志明看来,大中型水库和小型水库的病险特点有所不同。大中型水库前期工作比较完善规范,施工质量总体上较可控,但部分工程受建设时基础资料不足、设计施工水平有限、资金不足等因素影响,存在“先天不足”的情况。另外,小型水库数量多、分布广,早期主要靠农村自行建设,所以水库多数存在工程标准偏低、建设质量较差、老化失修严重、工程管理落后、配套设施不全、缺乏良性管理等问题。

  对于病险水库问题的多样化,矫勇认为主要表现为防洪标准低、泄洪能力不足,抗震标准偏低、大坝稳定性较差,坝体或坝基渗漏、输放水及泄洪建筑物老化或损坏,金属结构或机电设备不能正常运行、管理设施和观测设备不完善等问题。

  彻底消除病险是关键

  “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要保证质量第一、安全第一,务必做到加固一座,消除安全风险一座,使每座水库真正成为保障人民群众抵御洪水的安全屏障。”矫勇认为,病险水库加固后能否彻底消除安全隐患和提升效益,技术方案是前提,需努力提升水库加固后的综合效益最大化,按照水库原有的设计功能,挖掘潜力,提质增效,使其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在矫勇看来,针对我国老旧水库大坝数量多的特点, 要及时对水库大坝进行定期安全鉴定,建立水库大坝鉴定评估标准体系,及时发现病情险情、摸清水库大坝安全风险。“根据水库大坝病险情况科学制定加固工程方案,力求加固工程方案全面、彻底、现代、可靠。此外,还要善于在加固方案中运用新理念、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使病险水库大坝病险状况得以根除,工程寿命大幅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