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版:星辰副刊

中国能源报 2021年05月03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红色盐乡

■何 曾 《 中国能源报 》( 2021年05月03日   第 24 版)

  汽车沿着弯曲的公路向四川南部县五灵乡岐山坝村行驶,新修的公路两旁,栽满了果树和农作物,郁郁葱葱。作为革命老区,曾经的国家级贫困县——南部现县早已摘掉了贫困的帽子。

  沿山而上,在建于唐代的歧山庙,红军时期的标语清晰可见。当年,红四方面军从这里进入南部,再向南部县城进军,过阆中,到广元,最后染出了一大片川东北红色根据地。

  红军当年战斗过的石城寨,崎岖险峻,正是借助这险要的地势,红军打退过四川军阀的无数次围剿。如今,寨门和寨墙只留下残亘,战争留下的弹孔依稀可见。置身寨子最高处,四下风光尽收眼底,远山如黛,挺拔的翠竹和山下的河流,见证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南部县自古产盐,素有川北盐乡之称。1932年年底,红军入川建立了川陕革命根据地,但根据地中心区域位于大巴山区,食盐供给主要来源于南部县。国民党反动派不仅围剿根据地,而且采取经济封锁,妄图切断食盐供给,削弱红军的战斗力。1933年8月,为解决根据地的食盐问题,徐向前带领红四方面军发动仪(陇)南(部)战役,红军进入南部县后,一举攻下长坪山,随后挥师西进,迅速占领南部县嘉陵江以东的大片地区。

  红军队伍三进盐乡,艰苦转战,开展数十次战斗,恢复盐井,打破了敌人的经济封锁,巩固了新生的根据地。

  如今的长坪山上,红军纪念碑威严高耸,碑上铭刻着南部红军将士们的名字,纪念碑连同那些红军的名字,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这些都让南部成为中国革命进程中的重要篇章。多年后,徐向前在回忆录中回忆夺取南部井盐的作用——解决吃盐的问题关系到红军的战斗力,关系到根据地的生存和巩固。

  南部的革命烽火,因为红军的到来而风起云涌,12000名南部儿女参加红军,7000多名战士用鲜血谱写出南部革命史上的壮丽诗篇,将生命与红色革命紧紧连在了一起。

  复建的老场红军驻地还原了当年的陈设,艰苦的条件下,红军指战员将红旗从南部插到了广元,染红了川东北,创建出一个个根据地。在这里,依然流传着长坪山红军五壮士——杜维国、毛思祥、鲜义、马新、孙荣的故事。

  1933年12月,面对敌人的多路围攻,红八十一团经过两天一夜的激战,打退敌人进攻后转移,二营三连九班留下了五名战士与敌人周旋。面对弹尽粮绝,班长杜维国在与敌人的肉搏战中牺牲,毛思祥拉响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马新、孙荣中弹牺牲,鲜义纵身跳下悬崖。

  除了五壮土,红军刘连长留守长坪山英勇牺牲,以及长坪山村民一家四代人守护刘连长墓地的故事,也传颂至今。

  史料记载,红军于1933年在南部县建立苏维埃政权,当年年底,为掩护主力部队转移,年仅25岁的红军刘连长带领战士与敌人激战数日,后因身负重伤被敌人杀害。刘连长牺牲后,长坪山村民陈韩氏和家人冒着生命危险偷偷安葬了他。陈韩氏去世时,给后辈立下家规:刘连长为保护百姓而死,要世世代代为他守墓!

  80多年过去了,如今的红色盐乡南部县,仍然流传着许多父亲送儿子、妻子送丈夫、兄弟两三人、全家当红军的故事。至于说像陈韩氏和家人长期以来为红军守墓的事迹更不是鲜见,那是一份休戚与共的鱼水情深。

  (作者供职于四川省南部红岩子电力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