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版:新能源汽车·观察

中国能源报 2021年05月03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多元合作有利于提高充换电设施使用率

■王旭辉 《 中国能源报 》( 2021年05月03日   第 18 版)

  近日,中石化分别与奥动新能源、蔚来汽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动资源共享,促进互利共赢。同日,中石化宣布,规划到2025年充换电站达5000座。业界人士纷纷表示,这表明中石化布局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要动真格了”!可以预见的是,此次合作将实现优势互补,中石化可发挥网点优势,通过改扩建等方式降低土地使用审批难度和资金投入;奥动、蔚来多年深耕换电业务,和中石化合作有利于快速做大做强,而且,固定网点也省去了车主奔波寻找充换电设施之苦。

  其实,早在2010年,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企业在北京成立了中央企业电动车产业联盟,欲大规模参与经营充换电站。确实,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地区充换电设施的密集程度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按照一般逻辑,“三桶油”早已形成具有优势的能源补给服务网络,如果增加充换电功能,不仅有利于其开拓新业务,也有助于解决新能源汽车充换电问题。但令人遗憾的是,“三桶油”并没有把充换电站规模做起来,规划的充换电设施大多数没有落地。

  究其原因,关键在于国家对新能源汽车及其附属设施的发展更为理性,同时,受电力供应商电网或明或暗的制约。此外,稳定的电费相比上涨的油价,对油企来说就像公益项目,没有动力,加油站改扩建充换电站就成了一个口号。那么,如果充换电服务网由电网单独建设是否就可以满足新能源汽车上路的需求?答案也是否定的。实践证明,不论是国网还是南网,在垄断电能这一“优势”的前提下,曾多次宣布加大充换电设施建设力度,并将其作为新的利润增长点,但由于商业模式不明确、盈利艰难等因素,在落地时产生了一定的差距,导致目前新能源汽车充换电仍是一个待解的难题。

  其实,充换电设施建设除电源、资金外,还需要土地、物业等支持,这不是电网等企业单方面所能解决的。而且,长期以来,新能源汽车还面临和充电桩不匹配等问题。如当时大部分充电桩企业力推直流接口,而比亚迪主推交流接口;上海的公共充电桩和刚进入中国的特斯拉不兼容……企业都想保护自己的利益,最后博弈的结果就是生产适配自家汽车的充换电设施。而且,正是因为不同厂家和品牌的充电桩不能实现互联互通,导致许多已建好的充电设施使用效率低。

  笔者认为,新能源汽车是跨界融合的产物,其上路行驶的核心问题——充换电设施建设及其商业模式的完善,也应该是通过多元合作才能研究解决的。以此次中石化和奥动、蔚来联手发力换电站为例,截至今年3月,全国投运换电站613座,其中奥动新能源307座、蔚来192座,共499座,占比逾八成。而且,蔚来也生产新能源汽车,可有效提高车、站互动水平。因此,中石化和这两家企业合作可谓强强联合、油电互补。

  未来已来!全球汽车行业加快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转型,竞争正在加剧。对国内企业来说,要想尽快在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多元合作、共同发展,肯定比单打独斗强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