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版:星辰副刊

中国能源报 2021年04月19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太湖深处明月湾(远足)

■唐红生 《 中国能源报 》( 2021年04月19日   第 24 版)

  明月湾是个古村名,位于太湖西山岛南端,面朝湖水,背依青山,站在山巅俯瞰,地形似一弯明月,犹如一幅水墨丹青。相传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吴王夫差、西施在此共赏明月,吟诗作赋。明月湾——一个诗情画意的所在。至唐宋时期,明月湾人口增加,村域逐渐扩展,街巷纵横,形成了棋盘格局。

  古村河渠曲折环绕,驳岸的青石水迹斑斑,盈盈春水倒映着白墙、黛瓦、灯笼、小桥,以及一棵巨大的樟树,亭亭如盖,葱茏一片。古樟植于唐代,树龄约1200年,苔藓满身,裹不住岁月沧桑。树的一侧曾遭火烧、雷击,后神奇地发出新芽而后长出枝干,倚背而生,形成“爷爷背孙子”之妙趣。上世纪三十年代,日寇土匪勾结,欲砍伐古树,村民们拼命力保,使其躲过一劫,可根部的锯痕仍清晰可见。

  沿着石板街行进,笃笃的脚步声,似千年时光流逝的回音。这是用4000多块花岗岩长条石铺就的主街,全长1140多米,下面有排水沟,即便遇到暴雨,也能及时排出。

  街道宽宽窄窄,两侧明清时期的建筑点点斑驳。高高低低的围墙里纷纷窖藏着寻常人家的故事,或平淡如水,或生动有趣。事实上,明月湾始建何时无从考证,但至唐代已名闻遐迩,有诗仙李白等人来此寻幽,并作诗咏赞为证。南宋金兵南侵,一些高官贵族为躲避战乱,迁移西山,隐居明月湾。到了明清时期,形成了吴、邓、秦、黄四大家族,一直同舟共济、和睦相处。后来,许多明月湾人外出经商,陆续兴建了一批大宅院和宗族祠堂,至今保存完好。

  礼和堂是吴家老宅,吴挺于南宋嘉泰年间迁移而来,距今已有800多年。吴家始终传承简朴礼让家风,二层楼建筑虽不气派,但东西两路布局井井有条,画格门窗、鱼鳞瓦,尽显古朴典雅。不大的天井叠起几块太湖石,藤蔓生长其间,简约朴素。门楼上的砖雕十分精美,中间镌刻“芝兰挺秀”字样,与四周雕刻的梅兰竹图案相衬。尤其是最上方中间的兰花,脱俗婉丽,似有幽香之气,清远悠长。吴挺乃一介书生,或许他的后人与他一样,爱兰的清香宜人、不媚世俗。

  不远处的古码头,曾是古村连接外界的主要通道,花岗岩铺设的码头高低不平,近60米长度斜向伸入烟波浩渺的太湖中,颇具气势。曾经的迎来送行、熙熙攘攘已成烟云,只剩下几棵歪斜在码头上的树。曾任苏州刺史的白居易,在此泊舟登岸,诗兴大发,写下了“湖山处处好掩留,最爱东湾北坞头”的诗句。

  “晓培桔栽去,暮作鱼梁还。”唐代诗人皮日休笔下的明月湾人从事种桔、捕鱼等农耕活动,千百年来一直延续。行至每个巷口的转角处,一抬眼便是一处景致,房前屋后的桔子、石榴、枇杷以及花草相遇,处处盎然芬芳。门口的野菜摊上,还有一筐筐土鸡蛋,更有洞庭碧螺春现炒现卖,老板娘泡杯新茶递上,轻啜两口,唇齿生香,心境如清风明月,一片澄明。

  明月湾酷似一位隐士,藏在湖山深处,保持着江南水乡村墟篱落风貌。置身其中,虽未能见到皓月当空,但已知“明月处处有,此处月偏好”,再品尝“太湖三白”——银鱼、白鱼、白虾,满足味蕾的同时更在于那一湾风景的隽永秀丽,滋润了心灵。

  (作者供职于江苏句容市物价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