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版:城市观察

中国能源报 2021年04月12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探索清洁、零碳多元化供能模式,打造示范样板——

雄安新区综合能源站建设“大幕”全面开启

■本报记者 张金梦 《 中国能源报 》( 2021年04月12日   第 26 版)

  去年9月,国家能源局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9637号建议的答复》中,明确鼓励相关单位积极探索5G、充电桩、数据中心、分布式光伏、储能等多功能综合一体站建设,为综合能源站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记者了解到,地热、光伏、天然气等资源丰富的雄安新区,正致力于通过可再生能源协同发展,探索清洁、零碳的多元化供能模式,打造综合能源服务站示范样板。

  据介绍,目前,雄安新区高铁站片区已规划建设3座综合能源站,其中,投运的1#综合能源站满负荷集中供热面积将达到402.19万平方米;雄安新区容东片区4个一级综合能源站亦正在建设中。根据相关规划,未来,雄安新区容西片区、雄东安置区也将集中建设综合能源站。可以说,综合能源站建设的“雄安模式”大幕已经拉开。

  综合能源站将成

  雄安主要能源基础设施

  “综合能源站属国家战略性新型产业范畴,是助力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长期有效战略路径。”国家发改委能源所能源系统分析研究中心主任周伏秋近日在由中国智慧能源产业创新联盟组织召开的“智慧能源产业焦点系列沙龙之综合能源站”活动上强调。

  地热、光伏、天然气等清洁能源资源丰富的雄安新区拥有建设综合能源站的天然优势。

  如在光伏资源方面,雄安新区属三类光伏资源区,年总辐射量可达到1450—1500kWh/m2 ,平均满发小时数可达到1080小时。

  在地热资源方面,雄安新区浅层、中层地热能储量都较大,地热资源呈现埋藏浅、温度高特点,适宜地热能资源开采。且雄安新区地表水储量丰富,资源负载指数高,地表水利用率程度较高。

  任何新兴产业的发展均离不开强有力的政策支撑,雄安就是其中典型。早于2018年获国务院批复的《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就已明确表示,雄安新区要全力开发可再生能源,将综合能源站集成设置变电站、供热设施、储能系统、地热、智慧能源互联网等多能供应模式,建立电气、燃气等能源综合利用的多能互补清洁供热体系,打造现代能源示范区。

  以此为指引,近两年雄安新区加大了综合能源站规划建设步伐,成效已经初步显现。

  在介绍雄安新区综合能源站建设规划情况及功能定位时,国网雄安综合能源公司项目负责人赵鹏介绍,目前,综合能源站已成为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的主要能源基础设施。

  综合能源站建设

  工作已全面铺开

  据介绍,结合雄安新区能源资源禀赋与整体新区战略布局,目前,综合能源站建设工作已在雄安新区全面铺开。

  “去年12月,雄安新区高铁片区1#综合能源站试运行,供热方式主要以天然气锅炉为主,随着后续供暖季负荷率的提升,陆续将燃气三联供、浅层地温、电供热+固体蓄热等融入能源供应体系中。”赵鹏说。

  赵鹏进一步介绍,1#综合能源站配套3台46MW燃气热水锅炉,供热能力为138MW,锅炉及余热回收热泵总供热能力达到了148.5MW。目前,1#综合能源站已实现集中供暖面积21.73万平方米,主要满足去年12月投运的京雄高铁站供暖需求。目前,高铁片区2#、3#综合能源站建设工程也正逐步开启。

  现阶段,雄安全区已将综合能源站建设全面提上推进日程。“如在雄安起步区,已规划几十座综合能源站;在雄安启动区,将探索建设综合能源站纯电蓄热、纯地热、地热+燃气等多种模式。”赵鹏介绍。

  致力打造经济高效

  城市智慧能源系统

  “综合能源站的建设将有利于雄安新区优化能源供给结构与消费结构,有利于能源供应提高技术效率、经济效率与能源系统效应,有利于促进雄安新区进一步节能减排,有利于提升雄安新区整体效能。”周伏秋表示。

  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副院长高峰、北京科技大学智慧能源中心执行主任潘崇超均认为,“未来,雄安新区综合能源站应致力于更多提升清洁能源占比。”

  对此,周伏秋建议:“首先,综合能源站可以引入氢能利用;其次,可增加储能投入,增强系统韧性和灵活性;再次,应提升综合能源站效益,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以此对整个雄安新区综合能源站的高质量建设和运营起到正向促进作用。”

  “未来,雄安新区综合能源站将以集约高效的能源供应为目标,整合电、水、汽、热等多种能源,实现多种能源在地下空间、传输管廊、运维站点、传感采集、数据通信等方面的集约共享利用,打造经济高效的城市智慧能源系统。”国网雄安综合能源公司总经理沈春雷表示,下一步,雄安新区要推进容城、安新、雄县城区既有集中供热设施改造,逐步融入新建的综合能源站设施,加强综合能源站与低品位能源来源系统的协同融合,实现就近布局、协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