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版:新能源汽车·要闻

中国能源报 2021年03月22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用发展眼光看待 新能源汽车“过热”倾向(新车评)

■王旭辉 《 中国能源报 》( 2021年03月22日   第 17 版)

  江苏省发改委近期公布了《关于切实加强汽车产业投资项目监督管理和风险防控的通知》,指出当地新能源汽车的产能过剩问题,还点名部分典型案例。其实不仅是江苏,早在2020年11月,国家发改委就发布了《关于开展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及项目情况调查的通知》,要求各地发改委上报新能源汽车投资情况,这表明国家有关部门已对新能源汽车产能过剩问题有所警觉。

  其实,许多新产业、行业发展都经历过“过热”甚至产能过剩的阶段。笔者曾长期从事电力报道,见证了中国风电通过十多年发展,不管是从量还是质上看,均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产业跃升到全球领先地位。期间,也产生了诸如“弃风弃电”、产能过剩、成本高、集中式还是分布式开发等问题,正是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我国风电渐行渐稳。相关政府部门接连出台配套政策,通过补强电网、加强新能源功率预测、开展电力市场化交易及推动新能源配储能、风光水火打捆等举措,使得风电利用率大幅提升,有效缓解了“弃风弃电”问题。

  对此,已故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张国宝曾指出,一是做大“蛋糕”,二是引入竞争,三是推行国产化,使得风电产业获得井喷式发展。也就是说,通过把“蛋糕”做大,可以推动规模化生产,摊薄成本;通过竞争,实现产品高质量发展;推进国产化,带动国有企业发展,推动产业链协同,实现设备成本降低。

  由此可见,新能源汽车连续7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其中2017年使用的是“清洁汽车”一词),有力推动了新能源汽车市场建立、发展,北汽、上汽等传统车企加快转型,蔚来、理想、小鹏等造车新势力强势入局,阿里、苹果、百度等科技公司也纷纷跨界造车。同时,逐渐发展起来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也带动特来电、上海普天等充换电设备,宁德时代、比亚迪等电池企业,以及众多电解液、电机、电控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发展,由此可见,新能源汽车确实“热”了起来。

  事实证明,正是得益于国家近年来的政策引导,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成绩突出。数据显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连续6年位居全球第一;私人市场、非限购城市销量大幅上涨,新能源汽车逐渐受到普通消费者青睐。因此,从一定程度来看,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初步实现预期。

  新阶段需要新导向。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未单独提及新能源汽车,有意将市场发展引入“锤炼”阶段,如“稳定增加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取消对二手车交易不合理限制,增加停车场、充电桩、换电站等设施,加快建设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重在引导新能源汽车市场将发展重心转入车辆使用端;“加快建设全国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将推动新能源汽车拓展新空间;“实施工业产品准入制度改革,推进汽车、电子电器等行业生产准入和流通管理全流程改革”将创新新能源汽车商业模式。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无论是行业还是企业发展最终取决于市场、消费者,因此,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竞争力,才能有旺盛的生命力,才能在火热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中经受“锤炼”、洗礼,从而赢得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