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新冠肺炎疫情对世界政治经济产生深刻影响,各国能源发展政策也有所调整。研究、洞悉当前世界政治经济新形势,对推动我国能源革命、顺利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愿景意义重大。
新能源将成疫后各国经济复苏新抓手
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能源市场造成巨大冲击,但能源总体供需关系和发展趋势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
一是当前全球传统能源供应总体宽松。当前全球能源产能充沛,供给能力强。油气供大于求导致油价、气价低迷,油价依靠合作限产和地缘冲突维持在50美元/桶以内,液化天然气现货到岸价格自2020年以来持续走低,低谷时在2美元/百万英热单位。倘若能源需求随疫情缓解复苏,能源供给量也将随之快速提升。以美国为例,页岩革命后其油气开发技术成熟、资本市场支持力度大,使油气项目开发周期和不确定性大幅降低,大量过剩产能得以在需求上升时便利投入使用。未来一段时期内,全球能源供给宽松的局面不会改变,能源价格也将保持低位。
二是新能源对传统化石能源的替代趋势已经确立。目前全球能源转型加速推进,欧盟于去年将2030年碳排放减排目标由40%提升至60%,我国作为能源消费大国也提出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排放达峰。新能源对传统化石能源的替代趋势已经确立,不会因为政党轮换或政策因素而改变,主要原因是近年来新能源价格大幅降低。以光伏为例,过去十年,全球光伏发电成本下降82%,去年9月葡萄牙光伏电站招标电价已低于1.32美分/千瓦时。
三是新能源将成疫后经济绿色复苏新增长点。各国纷纷将节能减排、清洁低碳行业作为重要抓手,推动疫后经济绿色复苏。去年6月,国际能源署提议,世界各国在2021-2023年期间每年投入约1万亿美元,用于电力交通、新兴低碳技术等六个关键领域,推动疫后经济复苏,以欧盟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积极响应。7月,欧盟达成欧洲复苏计划,宣布欧盟2021-2027年长期预算为1.074万亿欧元,并在此基础上设立总额7500亿欧元的“恢复基金”,主要用于绿色复苏和数字经济等领域,为疫后经济复苏铺路。
绿色经济有望成为中欧合作契合点。去年9月,中欧领导人会晤明确提出“打造中欧绿色合作伙伴”。我国应加大清洁低碳产业投资,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光伏风电产业及能源基础设施的现代化升级,加快推动节能技术、节能设备研发,密切关注氢燃料电池技术、碳捕捉与封存技术、小型模块化核电等新兴技术发展,重点提升工业、电力等领域能源效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实现“碳中和”愿景面临内外双重压力
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愿景既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要,也顺应国际经济和能源发展大势,得到国际社会积极评价。但“双碳”目标实现仍存挑战,要妥善应对外部压力。
首先,我国实现“碳达峰”目标面临外部压力,需分区域、分行业推进。从国际上看,美欧若重启气候变化合作或将进一步增大我国外部压力。我国与欧盟在节能减排领域虽有一定合作基础,但近年来在清洁能源、绿色低碳技术和产业领域竞争面增多。
从国内看,我国仍处于经济中高速发展阶段,减排任务艰巨。实现“碳达峰”乃至“碳中和”目标,需加快能源战略调整和能源结构转型。建议结合东中西部不同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基础等,设计2030“碳达峰”时间表、路线图,分行业、分区域布局目标任务及行动项,为实现“碳中和”夯实基础。同时,尽快出台相应的减排政策,明确提出“十四五”期间控制新增煤电,推动交通、工业领域电气化。
其次,中美未来能源合作机遇大于挑战。中美两国博弈虽具有长期性,但在能源领域仍有合作空间。一方面,中美能源互补性强。近年来全球油气供给增量主要来自美国,两国在能源供需上存在天然互补性。从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定可以看出,美在能源领域意在加大出口,而非断供。
能源转型、低碳发展是我国能源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方向,且在新能源、碳减排领域已具有一定的技术条件和基础,只要积极应对,中美在新能源领域仍有较大合作潜力。
加速能源低碳化转型要从三方面发力
迈入新发展阶段,我国经济要转向绿色低碳发展。要求能源发展从依靠化石能源、集中化、大规模方式,向低碳化、多元化、智能化、分布式转变。
一要加快能源结构调整。逐步降低化石能源消费比重,严格限制新增煤电,稳步提高天然气消费比重,推动交通、工业领域的电气化和电能替代。用好用足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大力发展“光伏+储能”分布式电源,统筹产业布局,细化年度目标,实现可再生能源高比例并网。
“十四五”期间,要将分布式综合智慧能源作为优先发展方向。加快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发展天然气发电、综合能源服务、生物质能源、风光储多能互补等综合智慧能源。推动用户侧综合智慧能源商业模式创新,支持用户侧自发自用分布式电源发展。加快发展虚拟电厂、电力辅助服务市场等。适时启动一批清洁能源建设项目,补齐天然气管网、储气设施、电动汽车充电桩等能源基础设施短板。
二要以科技创新提升能源转型质量和水平。提升传统领域自主创新能力,攻关“卡脖子”环节,用好新兴技术,提升能源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一是增强能源产业关键领域、核心环节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气轮机、核电等领域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装备创新水平。二是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提升油气生产、运营、要素流转等环节智能化水平,加强能耗、碳排放等方面监测,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三是加快发展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应用。尽快研究制定鼓励能源区块链应用的专项政策,推动能源交易、电动汽车充卖电、绿证交易、能源资产记账、能源代币、能源供应链金融等区块链应用。
三要扎实推进电力、天然气领域体制改革。“双碳”目标约束下,可再生能源电力与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比重将持续增加。“十四五”期间要扎实推进电力和天然气市场化改革,破除清洁能源发展制度障碍。一是形成适应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电力体制。改革现行电力交易机制,支持分布式电源“隔墙售电”,实现供需直接交易。加快建立电力现货市场,构建市场化的辅助服务市场,促进分布式电源、虚拟电厂等获得合理收益。将环境污染成本、碳排放成本纳入电价,体现可再生能源电力价格优势,促进清洁电力高比例并网。二是推进天然气体制和价格改革。当前,天然气上游供应主体有限,离“X+1+X”的油气市场体系相差甚远。需加快上游主体多元化改革,落实天然气管道第三方公平准入,调动下游主体参与积极性。要改革当前点对点为主的管输定价模式,采用物理枢纽和虚拟枢纽相结合的方式,尽快形成区域市场和竞争性价格。加快天然气现货、期货交易市场建设,争取与我国天然气消费大国相匹配的定价话语权。
(作者均供职于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