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中国能源报 2021年01月11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目标设定不可好高骛远(评论)

■本报评论员 《 中国能源报 》( 2021年01月11日   第 01 版)

  再一再二不再三。煤层气产业“十一五”至“十三五”发展目标连续三次落空,着实有些说不过去。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15年来,能源领域其他板块,无论是发电装机规模,还是煤炭、天然气产量,均实现了大幅飞跃,“提前超额完成五年规划目标”者司空见惯。在兄弟行业齐头并进、快速成长的背景下,煤层气行业的后进表现,在整个能源行业实属罕见。

  煤层气是优质清洁能源,加快煤层气开发利用,对保障煤矿安全生产、增加清洁能源供应、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因此,行业、企业及相关主管部门都对这个综合效益突出的产业寄予了厚望,其规划目标产量遂由“十一五”的100亿立方米,骤升至“十二五”的300亿立方米,“十三五”的目标数字虽然下调至240亿立方米,但仍然大幅高于“十二五”末期煤层气180亿立方米的实际产量,增幅达1/3。

  但“十三五”产业发展目标的再度落空,让人们意识到,一个被托付了厚望的产业似乎连生存都是个问题,为其制定的“虚高”产量目标充满了“揠苗助长”的味道。

  煤层气行业到底行不行?从资源禀赋来看,我国煤层气储量位居世界第三,丰富的资源储备为开采利用打下了基础。从产业效益来看,煤层气也是个一气多能、“没有理由不干的行业”——既可有效防治瓦斯事故,保障煤矿安全生产,又能提供海量优质清洁能源,充实并不殷实的常规天然气资源家底。更重要的是,在“碳中和”愿景之下,采好、用好煤层气能够大大降低甲烷排放,为尽早实现碳达峰贡献一份力量。

  实践证明,发展煤层气产业确为现实之需。例如,“十二五”期间,全国累计利用煤层气340亿立方米,相当于节约标准煤408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多达5.1亿吨,作用之大可见一斑。

  至于行业发展为何不尽如人意的问题,客观来讲,经过20多年探索,我国煤层气产业进步可圈可点:自主研发了一系列勘探、开采工艺技术,很多过去不敢采、不能采的区块,如今屡获突破。随之而来的是产气量从2010年的91亿立方米,增长到2015的180亿立方米。

  需要认清的一个现实是,尽管资源丰富,但我国煤层气赋存的地质条件复杂,其中约7成属于难采资源。与此同时,相比国外开发条件好的地区,我们的区块条件差异巨大,已掌握的成熟技术无法实现“通吃”,往往需要“一地一策”进行开发活动。这也解释了为何早些年一批实力强劲的国外企业争相前来淘金,并一度成为国内煤层气开发的主力,最终却在现实面前全部撤离。换言之,煤层气产业发展仍面临难以克服的技术“堵点”。

  在此背景下,煤层气产量目标是否恰当科学的问题随之浮现。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期评估曾传出“应调低规划目标”的意见,进一步暴露出煤层气产量目标设定过高的老问题。事实上,“十二五”期间目标完成率仅为60%的数据,已经充分揭示出规划目标设定的不够科学、过于高企,最终导致“十三五”规划目标的大幅下调。

  能源行业的实践多次证明,立足国情,制定科学的五年规划对于行业发展至关重要。但如果规划目标脱离实际,“踮着脚尖也够不到”,长此以往反而违背了指导、引领行业发展的初衷,成为一纸空文。具体到煤层气行业,我们必须认识到,在技术未现革命性突破前,行业很可能难有质的飞跃。这就需要主管部门在制定五年规划时,充分考虑产业实际,避免好高骛远,让规划真正发挥应有的“指挥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