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苏州)城市能源研究院院长李伟阳:
风急浪高行 快马再加鞭——
城市能源革命仍须提速急行
近年来,在“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的指引下,城市能源革命进程日益波澜壮阔,在能源消费、供应以及技术、产业、机制、管理等方面快速推进,在引领国家能源革命落地实施,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方面扮演的角色日益重要,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2020年,城市能源经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突袭带来的严峻考验,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全力打好“六个大仗”,交出了令人欣慰的年度答卷。
一是打好了保障城市能源供应安全稳定的阻击战,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筑牢了能源“安全线”;二是打好了城市能源经济加速崛起的攻坚战,为城市高质量发展增添了能源新动能;三是打好了城市能源领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持久战,为美丽城市、美丽中国建设实现了新进展;四是打好了城市能源技术自立自强的加速战,为新型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兴新型能源产业发展不断开拓新空间;五是打好了城市能源系统加速转型的阵地战,为加快发展城市能源互联网,合理控制城市能源消费总量,优化城市能源结构,持续提升城市能源电气化、低碳化水平提供了新平台;六是打好了城市能源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的耐力战,为创新推进能源制度机制建设,创造体制机制创新的新空间、新可能作出了新努力。
这一年,城市能源供应的安全韧性更强。智慧城市、智慧能源建设不断加速,城市能源系统状态感知能力、信息高效处理能力、控制精准实施能力持续增强,源网荷储协调互动和故障预警响应能力大幅提升,显著提高了能源系统的运行灵活性和安全韧性。特别是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防控严峻局面,城市能源系统展示了一流的应急处理能力,无论是最为牵动人心的武汉保卫战,还是延续全年的复工复产能源保障,都体现了城市能源系统更加韧性安全的特征。
这一年,城市能源的发展动力依然强劲。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国迅速复工复产,经济发展依旧强劲,成为主要经济体中唯一一个正增长的国家。经济发展的快速恢复和产业升级的持续深入为城市能源革命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创新驱动的高新技术产业成为不少城市的主导产业,产业转型升级驱动城市能源向更高质量更高效率更可持续转变。
这一年,城市能源的发展愿景激动人心。9月22日,我国宣布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排放达峰、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愿景。12月12日,在联合国“2020气候雄心峰会”上,进一步提出到2030年,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的目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部署碳达峰、碳中和工作。“3060”愿景为城市能源革命清晰描绘了目标任务,压力巨大,动力更是无与伦比。
这一年,城市能源革命的进展依然令人振奋。法规政策逐步完善为城市能源革命构建了更加良好的政策环境。伴随着城市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扎实推进,与城市能源变革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不断涌现,城市清洁能源比重稳步提升,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持续下降,本地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不断扩大,清洁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不断提升。大数据、云计算、5G、区块链、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加速与能源技术深度融合,智慧综合能源、区域能源系统落地加速,深刻改变着城市能源系统的运行方式、管理机制、盈利模式,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模式发生深刻变革。
2021年,城市能源革命急行军的新号角已吹响。城市能源革命要努力做到风急浪高行、快马再加鞭,在持续聚焦“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在城市走深走实的大局中,全面提速提质;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化城市能源体系、服务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加快部署落实“3060”愿景、争当应对气候变化表率典范的目标任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系统观念,确保以新的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最大限度满足城市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一是围绕中央决策总体部署加速城市能源革命。立足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坚持高质量发展主题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深刻理解“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与城市能源革命的紧密关系,围绕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的“六新”目标,推动能源安全新战略在城市持续走深走实。现代化的城市能源体系是现代化的经济体系建设的基础性保障与重要增量,城市能源改革开放、城市能源文明发展、城市能源生态建设、城市能源民生保障、城市能源治理,都是“六新”目标的应有之义与核心内容。
二是围绕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加速城市能源革命。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将推进能源革命纳入“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的重要内容,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作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中坚力量之一,城市能源革命任重道远。
三是围绕畅通国内大循环加速城市能源革命。贯通城市能源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打破行业垄断和地方保护,加大工业、建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治理与城市能源发展的关系协调,形成城市能源发展良性循环。优化城市能源供给结构,改善供给质量,提升城市能源供给体系的需求适配性。破除能源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的体制机制障碍,降低全社会用能成本,持续改善营商环境。
四是围绕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速城市能源革命。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推进能源、铁路、电信、公用事业等行业竞争性环节市场化改革。弘扬企业家精神,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五是围绕推动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加速城市能源革命。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发展绿色低碳能源技术、绿色能源金融和能源环保产业,坚持绿色生产,加快降低城市能源碳排放强度,大力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积极参与和引领应对气候变化等能源生态环保国际合作,在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伟大进程中作表率、当先锋。
六是围绕统筹发展和安全、确保国家经济安全加速城市能源革命。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强城市能源安全的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和能力建设,增强城市能源产业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抗冲击能力,确保城市能源产业、基础设施、战略资源、关键核心技术的安全可控。
七是围绕建设“四个升级、一个优势、一个基础”的现代化能源体系加速城市能源革命。立足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高度,适应能源革命和数字革命相融并进的时代大潮,全面加速现代能源技术发展升级、现代能源系统发展升级、现代能源产业发展升级、现代能源经济发展升级,打造能源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夯实能源革命全面提速的制度基础,建设现代化的城市能源体系,以城市能源革命的“四个升级、一个优势、一个基础”的全面加速服务、保障与支撑城市高质量发展、能源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现代化的城市能源体系在现代化的经济体系的地位、比重与作用。
八是围绕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人为本加速城市能源革命。坚持城市能源革命的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将以人为本、服务人民作为城市能源革命始终不变的主线,始终做到城市能源的发展为了人民、城市能源的发展依靠人民、城市能源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紧紧依靠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全面加速城市能源革命,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上海电力大学教授施正荣:
持续深化“光伏+”技术变革
助力绿色低碳城市建设
伴随着全球疫情蔓延、美国总统更迭、中国“十三五”收官等,我们走过了特殊的2020年。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各国无一能独善其身。中国也已做好“内需为主、外贸为辅”的内外双循环布局准备。
能源是一国或地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当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和消费国,中国已经初步形成化石和非化石能源协同的多元能源供应体系。中国的光伏行业更是通过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追赶到引领的跨越式发展,并成为中国能源消费结构持续优化、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用能条件显著改善的重要支撑力量。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世界各主要经济体均已认识到了气候、环境对于人类生存的重要性,以及大气污染治理与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紧迫性,中国亦不例外。
近期,中国向世界做出的“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重要宣示,为国际社会全面有效落实《巴黎协定》注入了强大动力,重振了全球气候行动的信心与希望,有助于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不断提升我国作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的地位和作用,彰显了中国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
但同时也要看到,中国要实现新“碳达峰”目标与“碳中和”愿景,任务十分艰巨。可以预见,中国的这一重大目标和愿景,必将转化为倒逼本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催化剂”。以此为指引,中国将迎来经济、产业与能源结构转型升级,新技术、新业态涌现,以及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构建的新机遇。
2021年是中国“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为积极落实二氧化碳排放达峰目标,中国生态环境部已经表态,将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开展近零碳甚至零碳示范区建设,并正组织编制《国家适应气候战略2035》,部署相关领域适应气候变化工作,提升重点区域适应能力,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试点。可以想见,这一系列举措势必将为城市终端用能结构优化与城市能源生态圈构建带来新机遇,这也正是光伏可以发挥重大作用的地方。
在此呼吁中国光伏行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站在更高起点上,积极推动“光伏+”技术变革,持续引领能源结构调整,为推动城市实现绿色、低碳、智能可持续发展,助力中国经济社会与能源高质量发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美欧研究所副所长、
《中国可持续发展评价报告(2020)》副主编张焕波:
现代化城市建设
当以能源转型为切入点
2020年,我国城市能源结构持续优化,东部地区电能替代规模与清洁电力占比不断提升、中西部地区能源供给侧清洁化深入推进。特别是伴随着“新基建”密集布署,城市绿色交通正进入蓬勃发展期。
不少城市通过优化城市交通资源配置、积极推广新能源汽车应用、加快城市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绿色物流体系与绿色交通建设取得积极成效。相关数据显示,全国公交车电动化比例已从2015年的20%提高到目前的60%。
低碳的城市离不开绿色宜居的建筑。在过去一年里,我国城市绿色建筑亦取得积极进展。2020年新开工建设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将达到25%以上,城镇新建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达50%以上。
城市的绿色低碳与可持续发展,需要建立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确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形成市场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我国城市发展各项指标不平衡现象仍十分突出,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城市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与现代化城市生态体系构建。在此建议,城市应彻底抛弃以追求经济总量与速度为核心的评价体系,实施由可持续发展指标为导向的、全面反映经济社会发展质量的政府绩效考核体系。
站在“十四五”起点上,我国应以城市能源转型为切入点,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城市。
为尽早兑现“碳中和”国家战略目标,我国城市需要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全面推行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需要制定实施城市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推动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率先达峰;需要加快推动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积极发展绿色金融;需要将节能环保产业做大做强,积极建设绿色低碳循环的产业体系、建筑体系和交通体系。以此为导向,期待2021年城市能源转型发展再迈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