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版:新能源汽车·观察

中国能源报 2020年12月14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电堆是燃料电池系统核心,近期多家企业“断崖式”降价引发行业热议——

电堆争相降价暗藏安全风险

■本报记者 卢奇秀 《 中国能源报 》( 2020年12月14日   第 18 版)

  核心阅读

  电堆降价具有一定的示范引领作用,但我国总体还没有掌握燃料电池核心技术,尤其要警惕产品质量问题,避免“坏示范”。

  

  近期,燃料电池电堆企业掀起一波降价潮。国鸿氢能在10月将电堆价格拉低到1999元/kW,刷新行业价格下限;不到1个月,氢璞创能发布新一代Nowogen V电堆,进一步把价格降低至1699元/kW;12月3日,雄韬股份电堆产品更报出1199元/kW的低价。2个月内,3家企业接连刷新行业价格新低。  

  与当前电堆普遍3000元/kW—4000元/kW的价格相比,上述企业降价幅度之大,引发业内广泛热议。企业为何集体在此时降价?降价是否合乎逻辑且可持续?降价压力又是否会传输到其他环节?成本下探到何处,燃料电池汽车才能迎来市场化?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降价行为被指欠缺“诚意”

  增加企业盈利难度

  “从11月开始,明显感到忙起来了。”某燃料电池系统企业一位不愿具名的市场经理称,目前市场较为乐观,随着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的申报,预计12月中下旬,签约订单量会迎来一波高峰期。

  每年底都是企业的集体抢装期,加上中央和地方政策的持续加码,业内对明年燃料电池汽车市场普遍持乐观态度,相关企业已跃跃欲试。

  “降价行为主要由国家政策驱动。”业内分析人士鲤琨认为,电堆企业是借助产业向上的趋势抢占市场,而企业降价需要有政府和资本的双重支持才能持续下去,这其中存在一定的噱头与广告效应。

  此次的降价行为也被指欠缺“诚意”,雄韬股份电堆价格规定,一次性订购200台,售价为1999元/kW;一次性订购2000台,售价为1599元/kW;一次性订购10000台,售价为1199元/kW。

  “10000台订单算下来,一次性采购要花几十亿、上百亿元,但产业化还没有达到这个量级。签50台、100台都属于比较大的单子了。”在上述市场经理看来,电堆企业的降价行为更多的是营销策略和手段,“其利润空间非常低,甚至要通过补贴来扑市场。” 

  降低成本对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发展至关重要。燃料电池系统是燃料电池汽车的核心部件,成本占整车成本的60%左右,其中又以电堆为重要组成部分,占到电池系统成本的40%以上。

  “我们不降别人也会降,最终谁能适应降成本趋势并驾驭好,是个挑战。”氢璞创能董事长欧阳洵向记者坦言,降价行为对企业来说是非常艰难的决策,会直接影响毛利率,导致大量的前期研发投入难以通过销售快速收回成本。

  目标是降至500元/kW以下

  降价压力暂不会传导至其他环节

  事实上,我国燃料电池汽车成本下降非常迅速,电池系统、电堆、上游零部件已初步具备国产化能力。中科院院士欧阳明高指出,目前进口质子交换膜每平米2000元—3000元,国产后每平米可降至1000元;进口空气压缩机超10万元,国产后则可降至1万—2万元。而就在2019年,燃料电池电堆的售价还高达11000元/kW。欧阳明高估计,未来10年,燃料电池价格会降低80%。 

  降价势在必行,只有如此,燃料电池汽车才能与电动汽车、燃油车相竞争。以8.5—9米客运大巴为例,燃料电池大巴售价约为100万—160万元,纯电动为60万元,传统燃油车为25万—30万元。北汽产投认为,若燃料电池系统形成规模,且核心部件国产化,其运营优势将逐渐体现。当燃料电池电堆量产规模达到10000套时,系统成本为125美元/kw,电堆成本为75美元/kw,即使没有补贴,大巴成本也可降至36万元。

  欧阳洵向记者表示,当前电堆价格下降幅度还远远不够,预计很快能降低到1500元/kW以下,2022年能降到1000元/kW以下,最终目标是达到500元/kW以下。

  电堆降价,相关组件会否随之降价?在上述市场经理看来,降价压力暂时不会传输到其他环节,“包括双极板在内的核心零部件不会很快降价,这部分主要由国外厂商提供,至少价格不会迅速降一大半。”

  鲤琨同样认为,电堆降低对产业链其他环节影响较小,燃料电池组件的门槛相对较高,暂时没有价格战的必要。

  警惕低价带来质量问题

  推动产业进程要靠技术进步

  鲤琨提醒,资本的推动会加快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但要警惕个别企业在产品开发过程中盲目追求经济利益,而减弱对安全的考虑。安全问题直接影响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发展。

  “常常看到很多公司发布所谓产业化、批量化的产品技术,但实际上这些产品还缺乏批量验证。国内可以把不太成熟的产品通过示范工程,在不断迭代中提升技术。总体来说,产品技术没有100%的成熟。”同济大学燃料电池汽车技术研究所所长章桐指出,我国已基本掌握了燃料电池汽车整车设计和动力技术,但真正大批量运用还存在难题,关键材料和零部件缺乏批量生产的供应商,与国际先进技术尚存差距。

  在上述市场经理看来,相关企业没有必要一味追求低价,降成本要降得合理,要通过技术手段、自主研发和国产化手段,在保证质量稳定、低故障率的前提下降低成本。“电堆里的贵金属催化剂、水循环碳纸都很重要,如果每个环节都能做到国产化和自主化,可直接带动电堆价格下降。”

  航天工程装备(苏州)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吉华同样指出,电堆降价具有一定的示范引领作用,但我国总体还没有掌握燃料电池核心技术,尤其要警惕产品质量问题,避免“坏示范”。他进一步表示,燃料电池汽车要从技术进步、产业化、应用等方面构建完备的生态。储氢、运氢、加氢技术仍是薄弱环节,需要进口大量零件,设备成本偏高,阻碍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和商业化竞争,这些问题亟待改变。

  北汽产投相关负责人认为,未来燃料电池成本下降将取决于市场容量的大小,降低成本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技术进步和制造工艺提升;二是规模化效应摊销成本,“短期内可以市场换技术,以规模换成本,依靠技术快速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