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油气·产业

中国能源报 2020年12月14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及时止损”是上策(短评)

■吴莉 《 中国能源报 》( 2020年12月14日   第 14 版)

  一个是地方“老大”  ,一个是央企“巨头” ,强强联合,本是一桩好“姻缘”,牵手十年,却以分手告终,令人费解。

  近年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央企与地方国企的合作已不鲜见。无论哪种类型的企业与合作,追求经济效益是不二诉求,为何却一拖十多年,中途不能及时止损?

  有消息称,山东海化已实施的240万吨炼油项目,试生产四个月后,因手续不完善,一直处于停产状态,每月亏损高达4000多万元。如果换作民企或者实力弱的企业,早已顶不住要“急刹车”了。

  双方合作,地方国企看中央企的“家大业大”,想借助央企的资源、资金、品牌、产业优势,壮大自己。而央企则是想依附地方国企的区位优势,开疆拓土,优化布局 。

  十年,市场风云变幻莫测,足以让一个产业崛起,一家企业长成大树。山东海化认为痛失十年发展机遇,中海油也认为自己尽力而为,造成今日之局面,绝不可能是短期矛盾激发。

  对山东海化来说,这场合作致其业务发展受限,公司市值大幅缩水。同样,虽然这项业务在中海油的“大盘子”里算不上多大,但多少会影响其先前在山东的布局,甚至影响以后的业务决策。

  合作难免磕磕碰碰,央企机构庞大、流程长,决策效率相对较低,“大企业病”在地方可能会“水土不服”。而地方国企的一些做法同样对央企而言会有不适,例如重视合作的短期成效,寄厚望于央企。时间久了,因为各种主客观原因,双方合作的节奏很难达成一致,不但不会产生预期效果,甚至与当初的合作意愿相差甚远,更谈不上共赢。

  无论怎样,一切合作都要围绕经济效益展开,在市场瞬息万变的今天,任何不利于合作发展的因素,都应早做调整,及时止损才是上策,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优势互补,共进共赢,而不是十年“姻缘”,一朝而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