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中国能源报 2020年12月07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未来我国能源需求预计持续增长,碳达峰对能源转型提出更高要求

落实碳达峰,节能降耗刻不容缓

■本报记者 李丽旻 《 中国能源报 》( 2020年12月07日   第 03 版)

  核心阅读

  在过去的发展进程中,我国工业、交通、建筑等领域都没有将高效节能放在首位,这些领域仍有巨大的节能潜力。“十四五”期间,应该高度重视节能降耗问题。

 

  日前,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与世界资源研究所共同举办的“引领经济低碳高质量转型”会议在北京召开。多位与会专家指出,在未来我国能源消费需求持续增长的前提下,不断推动交通、建筑等领域节能降耗,同时大力提升低碳甚至零碳能源占比,将是未来能源发展重点。

  全球碳排放现状不容乐观

  “今年以来,全球各国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4月全球碳排放量较去年同期下降了17%左右,然而随着各国经济活动逐步恢复,到今年6月全球碳排放水平已恢复至去年同期的95%左右。”会上,世界资源研究执行副主席兼常务董事Manish Bapna指出,“从目前碳排放的情况来看,全球各国仍面临着比较严峻的挑战,去碳化任务仍然艰巨。”

  记者了解到,世界气象组织(WMO)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1月,与去年同期相比,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水平并未出现下降,新冠肺炎疫情对于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影响微乎其微。

  在此情况下,自今年9月我国宣布“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峰,并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以来,“碳中和”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高频词。

  联合国原副秘书长、“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Erik Solheim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此时提出的“2060年前碳中和”愿景十分鼓舞人心,对于全球来说,这正是一针“强心剂”。“在中国提出碳中和目标后,日本、韩国也踏上了相应的道路,这也正是中国领导力的体现。”

  节能、低碳是未来能源发展重点

  在与会专家看来,碳减排行动已是刻不容缓。与会专家普遍认为,对于我国而言,在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情况下,挖掘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的节能空间,推动低碳能源发展尤为重要。

  “尽管设立了碳达峰目标,但这也并不意味着中国能源需求不再增长。不论是现在还是以后,从长期来看,我国经济总量仍将持续增加。”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周大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十四五’期间,节能降耗是一项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在过去的发展进程中,我国工业、交通、建筑等领域都没有将高效节能放在首位,这些领域仍有巨大的节能潜力。”

  周大地同时强调称,在“十四五”期间,我国每年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需要大幅提高,新增能源装机需要尽可能用非化石能源来解决,新增部分应做到低碳甚至零碳,光伏、风电、水电以及核电等低碳能源不仅需要用于满足需求,更要逐步替代高碳能源。

  同时,国家气候战略中心主任徐华清也指出:“我国的碳达峰是建立在最大限度满足老百姓高品质生活需要以及零碳未来的基础之上,但要在未来十年内实现碳达峰,我国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与挑战。”

  倒逼机制、目标导向尤为重要

  在会上,多位与会专家强调,碳排放达峰不应以2030年作为设想规划的目标年,“力争2030年前达峰”更意味着“提前”。

  徐华清在会上指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其中最核心的点就是两个‘前’。这是强烈的国家战略意图和政策导向,也明确提出人类需要自我革命,加快形成绿色的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周大地也指出,碳排放达峰不应以2030年作为设想或规划的目标年。“如果仅能在2030年碳达峰,这一目标实现得越晚,风险也越大。要实现碳达峰,理应在达峰年前2、3年甚至更早,就开始大幅降低碳排放速度。”

  对于未来规划,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则建议,对于碳减排工作来讲,政治意愿以及预期将起到全局性、战略性的作用,在“十四五”规划中应建立一个倒逼机制,具体措施可包括建立制定碳减排总量以及人均指标、将单位GDP碳排放强度列入宏观经济经常性考核指标等。

  世界资源研究所中国能源与气候部主任杨晓亮则建议,应在“十四五”规划中全面纳入应对气候变化相关指标,协同推进绿色低碳转型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加速发展可再生能源,推动市场化减排机制,加强自下而上的地方行动,鼓励先进区域、省市率先达峰,加快疫后绿色经济重建。另外,各行业自发的积极推动,以及民间力量的参与,作用同样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