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版:电网·产业

中国能源报 2020年11月30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馒头经济”红似火

■通讯员 胡晓延 《 中国能源报 》( 2020年11月30日   第 22 版)

  怀宁县供电公司党员服务队走进怀宁县齐明蒸笼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检修用电设备。
  程平/摄

  11月10日,初冬的太阳升过树梢,在水乡安徽省怀宁县江镇梅林村,早起的刘结琴与丈夫汪权志吃完早饭后,匆忙赶到邻村的怀宁县齐明蒸笼有限公司,开始一天的忙碌。此刻,与刘结琴一同迈进厂门的还有怀宁县供电公司洪铺供电所客户经理汪冬、占生节两位师傅,他们上门帮助厂里检查用电设备,保证生产可靠用电。

  刘结琴是村里的贫困户,前些年,做泥瓦工的丈夫汪权志因帮村民翻盖新房,不慎从楼上摔下,造成腰椎粉碎性骨折。上有老人需要瞻养,下有孩子在上学,丈夫也因治病欠下一大堆债务,刘结琴一家被村里列为因病返贫户。随后,待丈夫生活勉强能够自理时,刘结琴找到“馒头经济”产业链中专门生产蒸笼的怀宁县齐明蒸笼有限公司老板詹齐明,知根知底的詹老板二话没说,收下刘结琴进厂做工,且按小时为她计算动劳报酬,以方便刘结琴照顾家庭。

  就近就业,刘结琴进厂这一干就是9年,每月从厂里拿回至少2400元工资,加上国家对贫困户的补贴,使得刘结琴一家逐渐渡过难关,供儿子顺利完成大学学业,并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刘家脱贫后的日子一天天红火起来。

  江镇是一个人口仅3.6万人、地处皖河岸边的水乡小镇,目前全镇从事面点行业1.5万人,把馒头、包子店铺开到全国各地,每年至少赚回40多亿元,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全国面点师之乡”。

  詹齐明看到“馒头经济”的广阔前景,以江镇为基地,从手工制作蒸笼起步,先向外出从事面点生意的老乡供货,夫妻俩一步一个脚步印,每天制做两套蒸笼,扩大到如今机械化程度达80%、就地招工50余人、日产蒸笼200多套、年产值1000万元的企业。去年8月28日,詹齐明在完成20多亩厂区征地后,破土动工建起了生产车间、办公场所和产品展区,面积达4500多平方米,年底前可完成流水线投运,打算再招工50名。

  “最开始作坊式生产,用的是民用电,租下镇里的旧厂房后,江镇供电所派来了电工师傅,整整花了一天工夫,把原有低压线路整理一新,新增用电容量5千瓦,满足了多台设备的用电需要。遇到用电上的事儿,一个电话,电工师傅总是随叫随。”詹齐明介绍,“新厂房建设,怀宁县供电公司提前介入,架通双电源。企业发展壮大,功劳该为供电部门记上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