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参与三峡工程、向家坝水电站和乌东德水电站等国家重点水电工程建设,我倍感自豪。”近日,在乌东德水电站首批机组投产发电仪式现场,中国能建葛洲坝三峡建设公司乌东德施工局局长张建山向笔者讲道。
“单机容量越来越大,技术越来越先进,施工质量越来越高。”从1993年建设三峡水电站,到2020年带领乌东德水电站施工局实现投产发电目标,张建山亲历了国家水电行业的发展,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践行着水电建设者的光荣梦想。
十六年的三峡情怀
“我刚参加工作就在三峡水电站,2005年担任三峡指挥部场坝项目部副经理,在那里工作过整整16年。”张建山回忆道。
三峡工程被称作“世纪工程”,其中的挡水建筑物是世界最大混凝土重力坝,承载着水电建设者建造“无缝大坝”的理想。
面对这个在当时仿佛“天方夜谭”的理念,张建山凭着一股攻坚克难的“犟劲”,四处查询资料,进行现场试验,仔细检查每一道工序,攻克一道道难关,带领项目部研发出了一套新型混凝土降温工法。
项目部通过将砂石料送入冷风房中降温2次,然后再加入冰块搅拌,成功地将混凝土温度控制在6.8摄氏度左右,有效地消除了混凝土温度裂缝的出现。这一工法被张建山形象地描述为“先吹‘空调’,再吃‘冰棍’”。
2006年,经国务院质量验收组验证,三峡右岸大坝未出现任何裂缝。“无缝大坝”的成功,将世界水电工程建造技术推向了新的高度。
在被称为“世界最大通航建筑物”的三峡升船机工程建设中,施工技术要求、精度控制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随之而来的,是空前的施工难度和复杂性。
面对挑战,张建山的“犟劲”又上来了,他带领技术人员反复进行各种爬升技术、测量仪器测试,通过对复杂部位进行原型模拟实验和现场生产实验,引进世界最先进的多卡液压自动爬升模板系统和各类高精度测量仪器,摸索出了一套成熟的升船机施工技术。最终,三峡升船机的施工质量和进度均得到国务院质量专家组的好评。
向家坝升船机技术攻关的“秘诀”
说起张建山,向家坝水电站的许多员工称赞不已:“张经理是我们实现升船机技术创新的重要牵头人。”
张建山参与了三峡水电站、向家坝水电站升船机的建设安装及运行管理工作,牵头完成了多项重大技术攻关,他丰富的建设经验和高超的技术就是推动升船机建造技术不断升级的“秘诀”。
与三峡水电站相比,向家坝水电站升船机平均每仓混凝土量和平衡重导轨条数增加了3倍,筒体结构更为复杂,上下落差高达150多米,施工难度更大、安全风险更高。
“我们不仅要能干,更要巧干。”张建山带领施工团队,联合业主单位和设计单位开展攻关,改良技术方案,使升船机筒体仓位循环周期最快达到9天,超过了三峡升船机11天的仓位循环纪录。
“向家坝升船机在设计、制造、安装调试等方面充分吸收了三峡升船机的经验。”他牵头改进三峡工程贝雷架,以更结实的钢桁架支撑施工,降低了作业风险。
“技术创新不是提高施工效率的唯一关键,提升管理水平同样重要。”张建山指导参建部门日对周、周对月、月对照整体进度进行工期倒排,随时接听现场情况报告,高效解决施工中发现的问题。
2017年,向家坝升船机通航配套设施完工,最大垂直提升高度达到114.2米,居世界前列。“我们建设的工程要经得起行业专家的审查,更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不留遗憾。”张建山说。
不断跨越水电工程建设新高峰
2017年4月,张建山就任乌东德水电站施工局局长。此时,他已经是有着丰富水电工程建设经验的“老手”。但乌东德水电站不同于以往的水电项目,它建设有世界最薄的300米级特高拱坝、有世界最高的左岸地下电站主厂房、水电行业首个全范围大面积高边坡治理项目等,建设难度前所未有。
面对新环境、新任务,张建山边学边干,他白天跑遍现场,全面掌握施工进度,晚上钻研招投标方案、设计图纸,策划后续施工方案。
“随着水电行业发展,科技创新活力也不断迸发。”张建山带领乌东德施工局通过智能施工,引领水电工程建设进入智能制造新时代。
高陡边坡优质环保开挖工法、全自动控制智能灌浆系统、自动爬升模板……乌东德施工局取得了大量设计创新和新材料、新技术应用成果,仅在混凝土浇筑方面,就实现了全坝应用低热水泥的世界创举,凭借一系列智能技术,实现了又好又快浇筑。2020年,乌东德施工局按期实现了大坝全线浇筑到顶目标。
“大量先进技术的运用,使乌东德水电站成为了金沙江上‘最聪明的大坝’。”张建山自豪地说,“乌东德大坝被业内专家称为真正的‘无缝大坝’。”
近年来,张建山带领乌东德施工局相继交出了多份“高分”答卷:左岸高位边坡施工4个月下挖135米,施工效率居行业第一;连续两年实现大坝主体年浇筑量超百万方及大坝上升高度破百米;获得授权专利80余项、工法30余项、科技进步奖60余项、其他科技成果4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