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版:能建动态

中国能源报 2020年11月16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阿山的中国缘(我与“一带一路”)

■特约通讯员 杨慧 葛贤俊 《 中国能源报 》( 2020年11月16日   第 27 版)

  阿山在施工现场检查设备。
  张宗良/摄

  “在中国企业工作很美好,我学到了本事,改善了全家的生活。我希望将来能有机会到中国,乘坐中国高铁,品尝中国美食。”

  ——印尼爪哇7号电厂运维项目属地员工阿山

  

  在由中国能建安徽电建二公司承担的印尼爪哇7号电厂检修运维任务工作现场,常能看见一个印尼小伙子拿着红色笔记本走走停停、边看边记,认真得就像一个备考的学生。有时,汗珠“不争气”地掉落在纸上,他才意识到现场的湿热、高温,用手擦了擦脑门的汗水,享受扯动衣服带来的片刻风凉,就又拿起笔来继续记录。

  “这是我的好徒弟,阿山。”电气专业工人杨汝峰介绍道,脸上透着欣赏与骄傲。

  去年8月,21岁的阿山还在为生计四处奔波,由于家境困难、就业机会稀缺,家里4口人都靠打零工赚到的钱过活。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得知安徽电建二公司印尼爪哇7号电厂运维项目正招聘员工后,他满怀期待地投递了简历,并最终被录用。

  项目属地用工比例高,施工现场有200余名印尼籍员工与中方员工并肩奋战,为帮助属地员工尽快掌握技能、熟悉业务,项目部建立了“师带徒”培养机制。

  从此,阿山就每天跟在杨汝峰身后,师傅进行设备解体工艺操作,他就在旁边认真记录、仔细琢磨,学习检修运维专业知识。也正是从这时起,他出入现场时,随身必带一个小小的笔记本,边看边写。意识到语言差异是工作的一大障碍后,他在学习技术之外,把设备运行的各项指标、消缺项目等拗口又难解的专业名词,一一记在了本子上。

  师傅是领路人,笔记则是温故知新、提升能力的好帮手。不久之后,阿山就掌握了“活动扳手”“斜口钳”“一字螺丝刀”等工器具类中文词汇,并不停地向中国同事请教准确发音。为了迅速提高中文水平,掌握更多专业知识,他给自己制定了学习计划。每到夜深人静,他顾不上歇息,就开始对照字典学中文,研读管理文件。

  腿脚勤快、聪明好学的阿山进步很快,也深受师傅和同事的喜爱。一天,杨汝锋在检查C1A尾部照明整体不亮缺陷时,有意考验他的基本功:“阿山,来查查设备是哪里出了问题?”阿山拿起万用表,仔细检测照明开关处电源电压,确认没问题后,发现C1A尾部有动土的痕迹,于是用摇表摇了摇这段线路,指着动土的地方,用中文说道:“这地方,不好。”师傅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高兴地说:“这徒弟,没白教。”

  项目部重视人才属地化管理,对属地员工定向培养、考核激励,表现优异的阿山短短半年就成长为了一名电气专业工作负责人,带领班组独立开展检修工作。今年上半年,他配合项目部技术保障组,编制了200张包含工作内容、工作标准及安全注意事项的汉语印尼语双语培训卡片。

  8月15日,阿山在日常巡检中发现,碎煤机楼0米B清水泵振动大,经过检查确认,原因是电机轴承间隙过大。跟随师傅的钻研苦学和带班检修积累起的经验在这时派上了用场,他仅用两个小时,就独自完成了轴承更换,让设备恢复了正常运行。业主表扬他故障判断准、处理能力强、解决问题效率高,他认真地说:“我有一个很厉害的中国师傅,是他教会我的。”

  “勤奋、好学、热情、谦逊,阿山一直都是个好小伙。”家人朋友欣赏他的优秀品质,也曾因担心这个年轻人被生活的艰辛埋没而忧心忡忡。在项目部,阿山抓住了改变的机会,跟随中国师傅弥补着未能接受系统性职业教育的缺憾。如今,他成长为了兼具专业技术和管理能力的人才,也对未来有了更多的期盼。

  “在中国企业工作很美好,我学到了本事,改善了全家的生活。这是我和中国的‘缘分’,也是改变的开始。”回望一年多来的时光和收获,阿山用上了刚刚学会的中文词汇,谈及未来,他继续说道:“我希望将来能有机会到中国,乘坐中国高铁,品尝中国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