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新能源·政策

中国能源报 2020年11月16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董事长张传卫:

构建产业新生态 拥抱“无补贴时代”(关注)

■本报记者 李丽旻 《 中国能源报 》( 2020年11月16日   第 08 版)

  “5000万千瓦年装机目标听起来十分庞大,但并非不可能。不论是高原还是远海,我国风能资源丰富,如果能够以新能源为基础构建新的产业业态,利用市场化机制推动新能源发展,就能够带动能源生产和消费的革命。”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董事长张传卫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对今年10月业内提出的《风能北京宣言》充满信心。

  “碳中和”目标利好风电

  一个多月前,我国已向全球宣布碳减排目标,承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而在今年10月,在北京举行的国际风能大会上,数百家风电企业宣布将共同努力加快风电发展,并提出在“十四五”期间保证年均新增装机5000万千瓦以上,到2060年至少达到30亿千瓦风电装机。

  “我国新能源产业已经开启了一个新时代。自2005年《可再生能源法》颁布以来,我国可再生能源经过了15年的高速发展,已经实现了从补充能源到替代能源的转型,即使从全球产业链来看,我国可再生能源也实现了从跟随到并行的跨越。”张传卫表示,“如今,中国风电和光伏新增装机已持续领跑全球,也已成为了点亮‘一带一路’和展示中国新能源创新创造、高端制造的一张靓丽名片。”

  有数据显示,在当前现有的技术条件下,我国“三北”地区风能资源可开发量已超过40亿千瓦,通过本地消纳与跨区输送,电力成本竞争力已十分凸显,而在我国中东南部地区,风能资源可开发量也近10亿千瓦,另外,随着我国海上风电逐步向规模化、平价化发展,在“零碳”愿景中,其潜力不可小觑。

  无补贴时代需创新产业思维

  张传卫表示,针对中国风资源特点,经过15年发展,我国风电行业自主创新能力已得到了释放和激发,风电度电成本已大幅降低。尽管技术突破已经让风电建到了深山、高原甚至远海,但在未来,风电行业创新更需要转换思路。

  “面向未来,业内一直都在探讨没有补贴了行业应该怎么做。我认为,这是一个发展创新的时代,未来更需要通过创新让风电行业主动拥抱无补贴的新时代。”张传卫表示。

  他表示,放眼未来,构建产业生态将是尤为重要的一环。 “基于消纳新能源,未来应在当地构建有源的、坚强的、智慧的能源局域网,统筹协调各类电源开发、提高清洁能源利用效率、充分发挥负荷侧调节能力,进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同时,利用数字能源、智慧能源,新能源建设将进一步带动当地产业集群化、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价值链延伸,助力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最终让普惠能源低成本地供应到千家万户。”张传卫说。

  打好“能源经济”这张牌

  对于业内提出的5000万千瓦乃至更高的风电新增装机目标,张传卫认为,利用新能源技术创新打造现代化的能源经济体系,是一条重要发展路径。

  在内蒙古通辽市,明阳 “火风光储制一体化”示范项目已于近日开工建设,该项目计划新建170万千瓦风电、30万千瓦光伏,同步配套建设32万千瓦/96万千瓦时储能,不仅可缓解通辽市缺电现状,而且成本低于火电上网标杆电价,实现了就地消纳。

  在海上风电领域,张传卫则认为,结合海上渔业、海上牧场等形式,利用更深、更远海域的海上风电资源,将能够有效推动海上经济发展。张传卫表示:“海上风电正在成为可再生能源中最具规模化发展的领域之一,也是改善能源结构,应对环境问题最重要、最成熟的解决方案,让‘环海经济带’与‘环海能源带’重合叠加,将助力中国经济的绿色复苏和高质量发展。”

  张传卫建议称,从长期来看,要完成低碳转型目标,国家应制定合理的阶段性目标和更稳定明确的产业政策。“当前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已是安全可靠的优质绿色能源,但还没有真正发挥出替代能源和主力能源的作用。在‘十四五’期间,有必要制定碳排放控制目标,建立有效的、刚性监督考核机制。同时,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可再生能源法》和相关政策法规的落实工作,推进配额制及碳交易中心市场机制的建设工作,以市场机制拉动清洁能源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