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田林至西林高速公路施工现场,挖掘机、压路机、运输车辆轰鸣作业,往返穿梭,一派火热的施工景象,这项由中国能建投资建设的交通工程,将彻底结束该公司定点帮扶的西林县不通高速公路的历史。
湖北秭归香溪村,漫山遍野的丰润脐橙丰收在望。贫困户胡家专热情邀请来客品尝新品种“九月红”。自从中国能建在当地推进品种改良,脐橙亩产效益至少翻了一倍。
新疆伊宁,哈萨克族大学生古兰·塞一塞在中国能建的资助下顺利从大学毕业,并成为一名音乐教师。中国能建持续开展的金秋助学活动,为贫困学子的“大学梦”插上腾飞的翅膀。
一直以来,中国能建及所属企业努力践行央企使命和责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将业务发展与扶贫工作有机结合,助力改善帮扶地区基础设施、发展特色富民产业、加大“志智”双扶力度,解决了阻碍贫困山乡发展的关键问题,助力提升地方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和能力,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8年扶贫路,中国能建倾心投入,村民的生活好了、口袋鼓了、脑袋活了,幸福的微笑——写在脸庞,洒满山乡。
■ 打开幸福门
卢志勇是田西高速公路第五标段的一名电焊工,也是西林县本地人,自项目开工以来就在家门口成为一名修路工人。每月7000元的收入,不比以前漂泊在外打工挣得少。
除了工地务工,卢志勇还种了十几亩砂糖橘。虽然西林是中国砂糖橘之乡,却因交通不便,鲜有商家愿意来收购,即使果品好,也卖不上价钱。“等到高速通车了,砂糖橘的价格肯定可以涨一涨。”卢志勇对未来的生活充满期待。
在田西高速项目部,像卢志勇这样的本地务工人员有800余人,其中贫困户360余人。
在打通交通大动脉的同时,中国能建还致力于畅通定点帮扶县乡公路“毛细血管”,打开乡村致富大门。镇巴县蒿坪子村的村通水泥路实现了“从0到15公里”的飞跃。为镇巴县仁村镇架起的“连心桥”,方便了一半以上村民出行。葛洲坝集团投入900万元帮扶资金修建的尹胡公路,从根本上解决了香溪村产业发展桎梏……中国能建帮扶修建的条条道路,正成为村民的脱贫路、致富路、幸福路。
“水龙头一拧,水就来了,再也不用靠天吃水了!”湖北巴东茶店子镇茶庵寺村村支书林小龙高兴地说。巴东是湖北省九个国家级深度贫困县之一。这里因喀斯特地貌,饮水资源匮乏。茶店子镇祖祖辈辈守着长江、清江两条大河,却吃不上水。村里的变化,得益于葛洲坝勘测设计公司参建的易地扶贫搬迁茶店子供水工程。项目团队在崇山峻岭间、悬崖峭壁上巧设天渠,将清洁的水引到千家万户,解决了茶店子镇以及周边14个村,近1.4万人“饮水难”的问题。
不仅如此,在中国能建及所属企业的对口帮扶村,山间建起了光伏电站,泥巴房变成了砖混房,新校舍落成开学,标准卫生室实现了村民家门口看病的夙愿……乡间矗立的盏盏太阳能路灯,照亮了村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幸福之门。
■ 走出富裕路
在广西西林央龙村,熊有发用5年时间,从贫困户变成了养殖大户,还成了央龙村牛羊养殖合作社的负责人。
家住四川雷波县莫红乡马处哈村的彝族女孩吉觉衣生们,在西南院捐建的彝绣坊里学会了数字刺绣机和激光剪裁机的操作,她和妈妈都在彝绣坊里务工,足不出村灵活就业,也让她们务农、上班、照顾家庭三不误。每月近5000元的收入,极大地改善了这个穷困家庭的生活条件。
中国能建结合对口帮扶地区实际,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富民产业,引导扶贫项目、资金、力量精准“滴灌”,激发内生动力,增强当地造血功能,走出了一条特色开发式、造血式扶贫之路。
在广西西林县,除发展特色养殖业外,中国能建投入资金种植的200亩砂糖橘、150亩铁皮石斛、800亩茶园,已成为西林县创建“全国有机生态农业示范县”的重要支撑项目,引进1200多万元投资建设的1600余亩铁皮石斛生态园项目,已成为该县发展乡村旅游和绿色生产的示范基地。
在陕西镇巴县,在中国能建的帮扶下,围绕茶叶、畜牧、魔芋、中药材四大主导产业,已建设了20个扶贫产业示范园,培育了11家省市级龙头企业,发展了700余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互助资金协会139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178个。
在湖北秭归县,中国能建每年为香溪村产业发展提供20万元帮扶资金,组建了“峡之味”柑橘产业合作社,推进品种改良,开展种植技术培训。柑橘批改面积累计达1500亩,技术培训300多人。成立合作社后,该村脐橙产量和品质得到大幅提升,脐橙亩产效益至少翻了一倍。
在湖北巴东县,结合南潭村实际,将乡村旅游与绿色生态产业相融合,建成1500亩优质茶园、500亩药材园、120亩柑橘园,打造土家族风情香浓寨。具有“三园一寨”发展特色的产业,不仅助力南潭村顺利脱贫,还为其实现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畅通产销线,中国能建借力互联网,采取‘企业+基地+贫困户+网店’的销售模式,让我们改变了贫穷落后的面貌。”正在电商平台“轻车熟路”售茶的央龙村村委李小妹告诉笔者,虽然今年受疫情影响,取消了游客体验采摘活动,但足龙茶外销却丝毫不受影响。
能建商城开设“爱心扶贫超市”,让特色农产品搭上电商快车;蒿坪子村原生园合作社的“质盈”商标获批、网店上线,产品进入更广阔的的市场;“暖南行动”直播带货,累计帮销金额115万元;葛洲坝集团扶贫队员请来电商专家,帮助村民开展网销,带动香溪村脐橙销量超10万余斤……中国能建扶贫工作队着力打通贫困地区农产品销路,不断拓宽网络销售新渠道,将物产转化为群众收入,让贫困地区的绿水青山真正变为老百姓的金山银山。
■ 扶贫又扶智
疫情期间,陕西镇巴初二学生方年慧每天都在家里上网课。中国能建捐赠的一批电脑设备,给贫困生的日常学习帮了大忙。
在广西西林,中国能建派驻央龙村第一书记李贤楚,因为读书改变了命运,也深知在贫困山区,辍学、贫穷总是交织在一起。“我听说刚读初二的姚玉兰和熊秀妹辍学外出打工,特别着急。”为了让两姐妹重返校园,他多次找孩子父母拉家常,帮助解决家庭的后顾之忧。
3个多月后,李贤楚和村委工作人员专程到广东,把打工的孩子接了回来,姐妹俩又回学校,圆了读书梦。驻村扶贫以来,中国能建的扶贫干部已累计帮助近20名失学孩子重返校园。
扶贫又扶志,彻底拔穷根。中国能建把教育帮扶作为定点扶贫的重中之重,在西林县援助的首个项目就是投入80多万元改扩建央龙村小学,资助学生3000余人;资助成立“镇巴县教育救助专项资金”,资助贫困学生1533人继续完成学业;实施镇巴职业中学“人人技能工程”项目,有效改善800余名学生的培训条件,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捐赠83台电脑,不让孩子因家庭贫穷而掉队。
“这是我无数次在梦中去过的地方,想把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印刻在自己的心里。” 这是彝族女孩马黑惹子在去年参加完“走出大山看世界”公益游学后,写在日记中的文字。游学活动后,她立志要考上四川大学。今年中考,她以581分的优异成绩考上了雷波县最好的高中——雷波中学,一颗希望的种子,已经在她的内心生根发芽。
“不仅要让贫困地区的孩子读得起书,还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长大后跳出祖辈们生活的圈子。”中国能建驻镇巴县挂职副县长董双田介绍道。
为激发贫穷地区孩子的学习兴趣,中国能建及所属葛洲坝集团、西南院、广西院等企业持续开展“金秋助学”“青春力量·温暖童心”“暖冬行动”“筑梦阅读”和“走出大山看世界”公益游学等一系列教育帮扶活动,送去学习物资,捐建图书角,在生活、学习上关心农村孩子的成长,激励他们用知识改变命运。
在镇巴县蒿坪子村,58岁的吴国才,在接近耳顺之年时,也重新当起“学生”。如今,他不仅学会了中华蜂养殖,还掌握了天麻、大黄等中药材的种植技术,成为村里有名的技术能人。
在中国能建对口帮扶的广西西林县和陕西镇巴县,每年拨付专项资金,用于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系统培训基层干部和脱贫致富带头人近百人,越来越多像吴国才这样的贫困户,通过职业教育改变了生活,去拥抱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