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版:星辰副刊

中国能源报 2020年10月19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古物亦文化

———品读沈从文《古人的文化》

■刘小兵 《 中国能源报 》( 2020年10月19日   第 24 版)

  沈从文是文学大家,也是文物研究领域的专家,《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一书奠定了他在物质文化史研究中的地位,而其另一本专著《古人的文化》,在史学价值上堪与前书相媲美。该书详细解读了古代扇子、镜子、玉石、陶瓷、服饰、车乘等文化载体的演变和发展,生动还原出古人在穿衣打扮、生活用品、交通工具、文化生活、工艺美术等方面的斑斓镜像。尤其是,随文所配的79副精美大图,直观再现了沈从文在古代物质文化研究领域的造诣。

  

  《古人的文化》中展现的古物,有的伴随人类的生产生活而衍生,如扇子、镜子等;有的既体现出时代发展,又彰显出工匠之心,如玉石、陶瓷等;有的则见证了社会的文明进步,如服饰、车乘等。这些中国物质文明的“活化石”,或端庄、或典雅、或斑驳、或华贵、或拙朴、或精美,每一件都带着醇厚的包浆,散发着温润的光泽,凝结着古人的智慧。

  

  沈从文依据出土实物,参照翔实的史料,从文物诞生的年代,到递进衍变,再到走进社会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一一绘制出其生存密码图。他以作家的敏锐,古文物家的严谨,紧密联系现实,以时间为经,按照先简单后复杂的原则,钩沉历史,还原细节,逐一图解出这些古物古件在人们生产生活中所发挥的独特作用。

  

  透过这些意蕴深远的古藏,古代劳动人民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壮阔图景铺展于眼前。譬如,一把扇子的材质,就先后经历了从植物叶片到动物毛发,由昂贵丝帛再到普通纸张的变迁。小小的扇子,由粗糙到精致,不但融入了人们的诸多巧思,也观照出当时社会的文明样貌。玉的产生也是如此,先是采自天然的矿藏,后历经开采工具的改进和制作工艺的提升,才使原本貌不惊人的“顽石”,在烈焰的淬炼下,呈现出夺Q之美。

  

  与人们日常生活关系最紧密的服饰,亦是如此。虽然从商朝到清朝,各阶层人们在等级观念、贫富差距、职业素养上存在不同,但纵观国人的穿衣史,一样饱含了民族智慧。由于生产力和科技水平不同,古人的衣物先后经历了由粗麻到细麻、由棉布到丝绸,由单一面料到多类面料等不同阶段的演进过程。在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历程中,人们借助自然的力量,不断美化自己。从服饰的质地品相,到颜色的艳丽深浅,从设计的款式多样,到穿着的舒适美观,“年代秀”不断更迭,赋予了整个社会更多的文化品味。值得一提的是,在古代最注重穿着的宋朝,宋太祖赵匡胤还专门重定了衣服制度,衣带的等级就有二十八种之多,不仅各级官员着装要按官爵大小穿戴不同的朝服,而且普通百姓的衣饰也是样式繁多。

  

  此外,《古人的文化》还从花灯的制作、赏灯的习俗、历代庙会的丰富多彩等视角,叙写了中国古代张灯结彩欢度春节、元宵节等喜庆节日时的盛况,并从与时俱进的角度,畅谈了对中国年俗文化的理解,为透过古物古件领略中华文化的多彩样貌增添了生动的注脚。

  

  作为一本呈现中国古代多元文化的文史样本,《古人的文化》将沈从文作为一位文学家的细腻精致与作为一位古文物家的求真务实融为一体,既注重语言的优美生动,又努力做到言简意赅,整体上较好地达到了雅俗共赏的艺术效果。  (作者供职于湖南省湘维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