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版:电网·地方

中国能源报 2020年09月28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拖把村”念起致富经(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通讯员 曹桂彰 《 中国能源报 》( 2020年09月28日   第 23 版)

  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辛庄村是远近闻名的“拖把村”,家家户户生产拖把,因产品做工精良、耐用性好,很受周边群众热捧。“我们村以前是出了名的贫困村,后来转型生产拖把,给村民打开一条致富路,现在我们制作的拖把不仅在当地销售,还销往济南、北京等城市,这离不开充足电力的支撑。”自豪说出这些话的正是村里第一个转型生产的村民赵立文。

  赵立文介绍,从最初的木质拖把到现在的金属拖把,杆身是拖把质量的关键。以前手工打磨的木质拖把由于不轻便、易腐蚀等特点逐渐退出市场,而现在家家户户都用上了自动化设备,杆身打造既标准又耐用。每当踏入这个村子,都能听到机器的轰鸣声,赵立文打趣道:“这就是我们的奋斗致富曲。”

  “他们天天过来巡视检查,保障拖把生产。”黑里寨高峰清洁用品厂厂长赵高峰热情招呼着高青县供电公司黑里寨供电所人员,他们是来检查厂区用电线路的。

  村民赵德行也是新庄村的拖把生产户,2012年,他因病返贫,出行不太方便,在其他人进城打工时,他按捺下心中的不甘,在家乡默默制作着拖把:“其实那时生产拖把挣钱真不多,都是辛苦钱,一家老小都在干,也就刚温饱,以前使用的木质材料易发霉,制作流程慢,价格相对高。”

  说起电力带来的实质性改变,赵德行有着切身感受:“以前主要是体力活和手工活,那时生产效率慢,制作水平也参差不齐。现在全自动化生产,产品整齐又美观,就连我这腿脚不便的老汉子都学会了机器操作,以前出去打工的伙计们也开始回乡工作,现在很多问题他们还需要向我请教呢!”

  自动化生产,随之而来的是用电量剧增,高青县供电公司花沟供电所台区经理赵伟伟介绍:“拖把实现自动化生产后,村子用电量是以前的2-3倍,而辛庄村处于电网末端,村里仅有一台变压器,负载不了村民生活和拖把厂运作同时用电。”对此,高青县供电公司结合农网改造,对新庄村和周边村落进行了扩容改造,仅辛庄村一个村便新增一台配电变压器,架设高压线路0.4千米、低压线路1.6千米,彻底解决了电压不稳、用电不足的问题。

  “生产经营这几年,不仅把房子翻新了一遍,还给儿子在县城里买上了房子!”赵高峰自豪地说。在新庄村,靠着拖把赚来“拖把车”“拖把房”的村民不在少数,拖把生产成为村民致富的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