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版:特刊

中国能源报 2020年09月28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今天的故事 明天的历史

——脱贫攻坚·能源扶贫成果可持续性研讨

《 中国能源报 》( 2020年09月28日   第 32 版)

  甘肃定西通渭县人民政府挂职副县长 吕忠

  河北张家口蔚县人民政府挂职副县长 童守军

  山西临汾吉县人民政府挂职副县长 王习梅

  重庆巫山县人民政府挂职副县长 王荣刚

  编者按: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能源行业,有这样一群扶贫干部,他们扎根在最艰苦的地方,攻坚克难,用能源人特有的热忱带领乡村乡民奔向脱贫小康路。能源行业作为脱贫攻坚的中坚力量,今后将如何巩固先期成果?未来继续深入推进扶贫工作的要领是什么?9月22日,在京召开的脱贫攻坚·能源扶贫成果报告会上,多位派驻基层的能源领域扶贫干部畅谈了各自感受。

     

  甘肃定西通渭县人民政府挂职副县长 吕忠:

  能源扶贫要成为 提升乡村治理能力的催化剂

  通渭县油、水等资源匮乏,国家能源局将政策优势与当地地风、光资源优势相结合,作为能源扶贫定点帮扶主要措施。

  根据规划,国家能源局提出了通渭风电基地建设规划,在通渭县内规划建设总装机规模为120万千瓦的风电项目,投资105亿元,这是通渭县历史上最大投资项目,也是每年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内容。目前,已经建成了44.6万千瓦,其余的75.4万千瓦正在建设中。在建设过程中,风电企业通过缴纳一定比例的扶贫基金,对改善当地生产生活条件、推动区域经济发了发挥了积极作用。

  同时,通渭县在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国务院扶贫办,与财政部大力支持下,成为全国光伏扶贫试点县。自2015年开展光伏扶贫工作以来,已分批建成了16.24万千瓦光伏扶贫电站,在通渭县的脱贫攻坚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截至目前,仅9万千瓦的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发电量就达到1.8亿千瓦时,累计产生电费1.4亿元,并直接分配到198个贫困村。此外,在农村的电网改造方面,从2013年开始,每年投入5000万—6000万元,截至目前已超过4.5亿元,彻底解决了当地贫困地区村村通、社社通动力电问题,对改善当地老百姓生活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

  然而,个人在扶贫中发现,“十四五”期间,如何将这些光伏扶贫资产落实到乡村振兴,还面临以下三方面问题:

  一是如何维护好光伏电站。光伏电站是贫困户老百姓的资产,是国家的一笔巨大投资,在通渭县,上述仅9万千瓦的村级光伏电站投入达到6.95亿元。接下来如何维持好,至关重要。特别是对于那些分散式的户级电站,更需要建立一个长期运营维护机制,组建一批专业化队伍,再辅之以明确的激励机制,做好电站的维护工作。

  二是如何合理分配巨额扶贫收益。就通渭县而言,每年共有8000多万元光伏扶贫电费收益,平均每个贫困村可享受40多万元。在分配过程中,我们发现存在两个不合理现象:一是贫困村与非贫困之间的分配不合理;二是非贫困户和贫困户之间的分配不均。按照目前的分配方式,只有贫困村、贫困户才能享受到扶贫收益,但实际上贫困村条件与非贫困村、非贫困户和贫困户差异并不是很大,但因非贫困村、非贫困户没有纳入扶贫范围,就不能享受到这类收益。特别是在“十三五”已经消除了绝对贫困的情况下,若继续延续以往分配方式,就容易让老百姓产生心理不平衡。因此,接下来对于扶贫收益的分配,国家还需加强顶层设计。

  三是如何把光伏扶贫收益与乡村振兴,包括乡村治理能力提升相结合。乡村治理能力提升非常重要,也是今后要推进的重点工作。光伏扶贫电站可以发挥催化剂作用,要通过充分利用这一批扶贫资源,让老百姓积极参与到乡村治理过程中来,真正提升乡村治理能力。我们希望光伏电站不仅要作为脱贫攻坚的一个催化剂,也要成为乡村振兴的助推剂。

  河北张家口蔚县人民政府挂职副县长 童守军:

  特色产业扶贫 让产煤大县摘“穷”帽

  蔚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属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贫困区,县域面积3220平方公里,50万人口。

  蔚县属于全国产煤百强县,但是根据国家相关政策,河北省张家口市作为首都北京的水资源涵养区、生态支撑区,大部分煤矿被关闭。近年来,面对贫困人口多、基础设施差的艰巨任务及煤炭产业转型、经济下滑的特殊困难,按照蔚县县委县政府产业调整部署,蔚县把光伏扶贫作为产业扶贫的主攻点和支撑点,科学谋划、精心组织、推动落实,光伏扶贫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目前,蔚县已建设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共98个,57897千瓦涉及200个贫困村,占贫困村比例79%,带动了9210户贫困户增收。

  中煤集团作为煤炭央企,自2002年开始定点帮扶蔚县。2018年中煤集团选派我作为第五任挂职干部到蔚县挂职副县长。时值蔚县产业结构调整期,中煤集团公司先后投入大量帮扶资金,坚持把产业扶贫并促进贫困户增收作为脱贫攻坚的主要途径和根本之策,大力实施特色产业、绿色产业,因地制宜加快发展对贫困户增收带动作用明显的种植养殖业、养殖工业、特色手工业、乡村旅游等,扶持贫困地区开发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兴产业,促增收。重点结合当地种植产业、养殖产业投入了大量财力和物力,经过近几年的产业帮扶,目前已初见成效。

  一是打响“蔚州草莓第一村”产业品牌。帮助代王城镇张南堡村建成占地50亩的全县首个草莓采摘园,彻底打破了长期以来“靠天吃饭”的传统种植格局。目前,全县草莓种植已发展到10余个乡镇、40多个村,6000多名群众受益。

  二是打造产业发展亮点。发展设施瓜菜大棚,打造现代农业。目前,蔚县所产蔬菜已经远销到北京新发地、高碑店等批发市场,油鸡蛋供不应求。特别是通过中煤集团内部推动消费扶贫,以捐代购,带动了蔚县的小米、蔬菜、鸡蛋等特色农产品的增收。

  三是接承传统非遗品牌。立足蔚县特色,兴建文化旅游、传统工艺、非遗手工特色新型扶贫产业,辐射带动更多贫困群众稳定脱贫。

  四是推进新农村建设。为深化精准扶贫战略,推进脱贫攻坚有效衔接乡村振兴。重点发展设施大棚种植产业,兴建现代农业园区及配套设施,以产促收。同时帮扶30余贫困村加强“双基”建设,发展公益事业,为有序衔接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通过全县的努力与中煤集团的大力帮扶,今年2月蔚县摘掉了“贫困帽”。今后,中煤集团将继续深化精准产业扶贫战略,为推进脱贫攻坚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做出更大贡献。

  :

  巩固脱贫成果要与 乡村振兴有机衔接

  摘掉穷帽子,关键要找对路子。吉县将79个行政村合并为77个后,目前在光伏电站的村级帮扶方面已经实现100%全覆盖,每个村子每年收益约为10—12万元。与此同时,吉县近几年来一直致力于推动“三色”品牌的打造,即红色苹果、黄色瀑布和绿色生态,在2018年8月,提前两年摘掉了“贫困”帽。在很大程度上离不开以上主导产业的支撑。

  吉县是世界闻名的黄河壶口瀑布所在地,我们利用其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组织建档立卡贫困户,为壶口景区游客提供服务,并通过组织苹果等农产品和编织手工艺品在景区销售,让当地农民感受到了旅游产业带来的红利,真正做到脱贫路上不落下一个人。

  通过绿色生态扶贫,目前当地林木覆盖率达到了52.9%,在同一个战场同时打赢了“脱贫攻坚”和“生态环境改造”两场攻坚战。

  吉县位于黄河之滨,吕梁山南端,被国家农业农村部果树专家评为全国苹果最佳优生区之一,苹果产业在吉县占到80%,在脱贫攻坚过程当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我们在帮扶过程中,以苹果及衍生品为主导产品,辅以小米杂粮、花椒、野山珍等其他产品,一方面通过“以购代捐”,实行消费扶贫;另一方面将企业的新产品研发理念引入到农产品研发过程中,将吉县漫山遍野的柿子、野生槐花及连翘,做成了柿饼、干槐花和槐花蜂蜜,从实际销售情况看,十分畅销。

  疫情当前,山西省率先在全国引入中医治疗,取得了非常明显的疗效。省里发布了山西药茶区域公共品牌,我们借机推出连翘叶茶,通过集团消费扶贫专柜、企业团购和电商平台直播销售,销量都非常好。

  我所在的东方电气集团在帮扶过程中,不同阶段有不同侧重。比如,在摘帽阶段,重点是在民生扶贫方面,通过安装太阳能路灯、修路等直接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提升满意度。而“摘帽”之后,我们就在第一时间谋划部署,致力脱贫巩固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帮扶重点也就转移到了产业帮扶、教育扶贫、党建扶贫等方面,以期实现更加稳定、持续的脱贫。

  重庆巫山县人民政府挂职副县长 王荣刚:

  十余年既输血又造血 全方位援助巫山高质量脱贫

  巫山县是重庆市38个区县之一,位于重庆市最东边。著名的巫峡和瞿塘峡的一部分都在此,自然资源非常丰富,旅游资源非常好。

  三峡集团在国务院扶贫办的统一安排下,自2003年对口帮扶巫山县以来,通过选派挂职干部、投入资金及产业帮扶,整合各方资源,帮助巫山在2018年实现了120个贫困村、2.4万户、8.9万贫困人口的整体脱贫。

  作为央企,在扶贫过程中如何实现可持续性,我总结了“三个结合”与“三个前所未有”。

  所谓“三个结合”,一是输血和造血相结合。三峡集团在帮扶巫山县过程中,十八年来投入总计2.5亿元,无偿援建了150多个扶贫项目。考虑到巫山作为国家级贫困县要提升自身发展能力,我们积极支持巫山发展产业,结合巫山本地资源和特点,三峡集团三峡旅游公司和巫山旅发集团合资组建全景旅游运营公司,帮助当地开拓旅游市场。2019年帮助巫山县引流20万游客,带来游客大幅增长。

  三峡集团在长江沿线11个省市长江大保护发挥了骨干主力作用。在巫山县,我们也将长江大保护植入到扶贫过程当中,计划投资45亿元实施长江大保护项目。目前一期项目已经开始建设,涉及投资12.81亿元。

  巫山县太阳能、风能和抽水蓄能资源十分丰富,我们同时在巫山实施了新能源产业扶贫。如2018年投资9亿元,在巫山建设了覆盖5000亩山地的光伏项目,总装机18.2万千瓦,成为西南片区最大的山地光伏。这个项目已在2019年全面投产,效益非常可观,年收入可达到约1.2亿元,每年可为当地带来1400万元的财政收入。不仅如此,在项目开发过程中,我们通过流转农民土地的方式开发光伏,5000亩土地每年还可让农民得到租金收入约300万元,同时也为当地农民创造了一部分就业岗位。目前,我们正考虑开展山地光伏和农业互补工作,计划光伏板下面养殖土鸡,发展养殖业。

  二是补短版和长效发展相结合。除了通过产业扶贫推动当地实现长效发展外,我们也将大量资金投入到教育、医疗保障等补短板方面,如建设医院和幼儿园,设立医疗扶贫基金,修建公路,帮助农民实施危房改造等工作。

  三是扶贫与扶智相结合。扶贫更多要调动巫山本地人民积极性,提升自身脱贫能力。为此,近几年,我们大约投入了700万资金,用于培训医疗、教师队伍,培训基层脱贫攻坚干部,以及对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进行技能培训等。

  所谓“三个前所未有”,一是领导重视程度前所未有。从2017年以来,三峡集团的董事长、总经理每年都要身体力行到巫山调研,督促巫山县做好脱贫攻坚工作,对接帮扶需求,共同策划帮扶项目,各二级单位如三峡集团公益基会领导多次现场指导,推动项目落地实施。

  二是帮扶力度前所未有。仅从帮扶资金情况看,2017年以来三峡集团对口巫山的无偿援助帮扶资金逐年增加,比如2017年投入450万元,2018年就达到750万元,2019年升至7500万,今年更达到1亿元,资金投入还会持续。

  三是帮扶深度前所未有。我们对巫山县的帮扶,不只聚焦于某一领域,而是结合企业优势,在教育扶贫、医疗扶贫、旅游扶贫、产业扶贫、消费扶贫等方面全方位发力。如消费扶贫方面,2019年我们在巫山县直接购买了约4000万元的农副产品。今年截至目前也已经购买了3000万元的农副产品,年底前还会继续。这些措施有力地帮助了当地农副产品的销售,促进了农民增收,帮助农民实现脱贫奔小康目标。

  我相信,在三峡集团的帮助和巫山65万干部群众自身的努力下,巫山的未来会越来越美好。

  (张胜杰/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