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中国能源报 2020年09月28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温暖过冬是基本民生(评论)

■本报评论员 《 中国能源报 》( 2020年09月28日   第 01 版)

  近年来,受供需矛盾、运输瓶颈及外调煤主要来源地蒙东产能受限等因素影响,冬季用煤紧张已成为东三省重大民生问题。针对冬季用煤连年“告急”的紧张情况,国家有关部委、地方政府积极行动,陆续出台“协调央企调煤”“优先保障民生”等多种应急举措。从效果上看,这些临时性政策虽屡屡化解燃眉之急,但终究只是“治标”的应急之策,煤炭供需紧张的形势始终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东北地区是我国传统老工业基地,重工业特别是传统产业比重偏高,能源消费主要依靠煤炭、石油等传统化石能源,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较高。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煤炭消费居高不下,但因当地资源趋于枯竭且开采条件差,加之淘汰落后产能等因素影响,东三省煤炭产量急剧下降,供需缺口不断扩大,煤炭对外依存度持续攀升——2018年时就已高达67%。

  偏高的对外依存度意味着煤炭保供不仅需要充足的煤源,还需要与之相匹配的运煤通道和运输能力,特别是在冬季用煤高峰期,运力更显得突出和紧要,而冬季用煤高峰期运力不足,恰是东三省煤炭供应的主要“症结”之一。“症结”找到了,就要对症下药,从产、运、储三个方面入手,标本兼治,破除病根:

  首先是“产”——提升蒙东产能,保障露天矿正常生产。从区域对应调运关系看,有必要以呼伦贝尔、锡林郭勒为重点,适度提升蒙东的煤炭产量。同时煤矿开采涉及领域多、范围广、跨度大,应进一步研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从土地、草原、环保等方面对煤矿的正常开发给予必要的支持,保障蒙东煤炭正常生产,进而提高供应东三省的能力。

  其次是“运”——建立铁路车辆战略储备,提高应急调运能力。特别是要研究建立煤炭等大宗物资运输车辆战略储备制度,以应对煤运旺季阶段性车辆需求陡增;提升用煤高峰期煤炭运输负担重的铁路运力,保障极寒天气下煤炭需求大幅增长带来的应急调运要求;需要建立东北三省冬季煤炭供应、运输、库存监测预警体系,优化煤炭铁路运输秩序,协调铁路部门增强应急调运能力。

  最后是“储”——加强煤炭储配基地建设,实施冬煤夏储。为应对煤炭消费的季节性差异,可在东三省煤炭集中消费地和交通枢纽,以及蒙东重要输煤节点区域,建设一批百万吨级的域内、域外煤炭储配基地。同时坚持市场引领和政府引导并重,因地制宜、因城施策做好冬煤夏储工作。

  实事求是地讲,对于煤炭这一历史悠久、体量庞大的产业,统筹产、运、储三个环节并非易事,牵一发而动全身。煤炭保供作为冬季最大的民生工程,既是东北振兴、永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一项重要内容,一旦供应脱节,后果极其严重,容不得半点闪失,保供不是要不要做的选择题,而是一道怎么做好的必答题。

  必须承认,当前,随着关闭退出落后产能、煤炭生产重心加快西移、区域间煤炭调拨规模扩大,多年来形成的煤炭运输格局正在被打破,区域性、时段性煤炭供应紧张问题凸显,全国煤炭应急供应保障难度加大。

  在区域性煤炭供应紧张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和煤炭产业发展新阶段重要特征的当下,煤炭保供责任重大、使命光荣。煤炭保供涉及产业链的多个环节,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多部门协调配合,还需要从政策和法规层面予以支持,既要下定解决问题的决心,也要做好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心理准备。当前正值煤炭发展“十四五”规划制定期,如何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各方面力量协同保障煤炭供应无虞,已成为行业主管部门必须给出高分答案的一道“速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