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版:新能源汽车·要闻

中国能源报 2020年09月07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新版《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正式施行——

新能源车市准入门槛下降(政策解读)

■本报记者 黄珮 《 中国能源报 》( 2020年09月07日   第 17 版)

  9月1日,工信部日前发布的修改后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以下简称《准入规定》)正式开始实施。记者注意到,修改后的《准入规定》删除了对研发能力等方面的要求,以及过渡期临时条款,降低了企业进入行业的准入门槛,还将生产企业停止生产的时间由12个月调整为24个月,有效减轻了企业压力,有助于进一步激发企业活力。

  显然,准入门槛的放低,势必会让更多企业加入新能源汽车“赛道”。然而,面对可能骤增的“入局者”,新能源汽车行业今后的发展会顺利吗?准入门槛的降低,是否会让行业面临良莠不齐的风险?

  新规主要调整三方面内容

  2017年1月,工信部正式发布了《准入规定》,并于2017年7月1日起施行。2020年初,为进一步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信部开始启动对《准入规定》的修改工作,并于2020年7月30日发布了关于修改《准入规定》的决定,确定了修改内容。

  “自《准入规定》发布实施以来,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能力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效提升,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取得积极进展。”工信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负责人表示,目前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为更好适应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需要,工信部决定对《准入规定》部分条款进行修改。

  据了解,工信部发布的2020年版《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相较2017年版主要有三方面的调整:一是删除申请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准入有关“设计开发能力”的要求;二是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停止生产的时间由12个月调整为24个月;三是删除有关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申请准入的过渡期临时条款。

  “这些修改有利于传统汽车企业的转型发展,实现传统汽车企业和产能的合理利用,也将降低新造车企业的准入门槛。过去设立一年的中断生产时间相对较短,不利于企业在困境中寻找新的机遇或借助外部资源重新发展,比如为造车新势力代工生产。”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而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停止生产的时间由12个月调整为24个月,可以给一些有拥有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但暂时不具备生产能力的企业生存和缓冲时间,更有利于盘活其现有资源。

  降门槛不代表降技术标准

  但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新能源汽车行业来说,降低准入门槛也为行业发展带来疑问:门槛降低势必会吸引大量新造车企业加入,会否令行业面临良莠不齐的风险?

  记者了解到,与传统车企相比,大部分造车新势力有想法、有胆量、有谋略,也善抓机会,但也缺乏成熟成套的技术、整建制的研发团队、完整的生产能力、充足的资金等,综合实力不算强大。“准入新规大大降低了技术门槛,更有利于深化‘放管服’改革,激发市场活力。”江苏省动力电池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杨凯指出。

  崔东树也强调,降低准入门槛,仅是减少了对新进入企业的束缚,并不意味着汽车行业技术门槛的降低,“而是表明企业准入审查的重点监管方向由研发能力转向了生产能力、质量和一致性控制能力、售后及安全保障能力。”

  此外,记者还注意到,《准入规定》还对规范市场有所强调。2017版《准入规定》提出,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擅自生产、销售未列入工信部《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的,应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零三条第三款的规定予以处罚;而此次工信部却将其修改为“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擅自生产、销售未列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的,工业和信息化部应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这项政策应该是针对不规范的低速电动汽车生产企业提出的,将起到较好的规范作用。”崔东树坦言,此前一些低速电动汽车生产企业经过种种努力获得了生产资质,以为有了生产资质就如同有了“护身符”,开始生产没进入《公告》的低速车产品,这也是影响新能源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问题,应该努力予以规范。

  “总体来说,新《准入规定》不仅有助于规范新能源汽车市场并释放新活力,未来势必也将推动新能源汽车销量进入高增长新阶段。”业内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