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煤炭·市场

中国能源报 2020年08月31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煤企厂务公开不能流于形式(读者来信)

■王建 《 中国能源报 》( 2020年08月31日   第 16 版)

  近日,笔者到一些煤炭企业了解情况,发现有的厂务公开栏要么贴着几张发黄的报纸,要么空空如也,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空架子”,有的甚至已经彻底沦为“广告栏”……问及原因:“没有人来检查督促,工人光管挣钱别的啥也不问,公不公开的有什么用?”

  同样是增强权力运行透明度、有效防治腐败的重要举措,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被称为“三公开”。其中,厂务公开自2007年在企业全面推行以来,职工对企业决策的参与权、知情权、表达权、监督权切实落地。

  然而,从笔者近日现场了解和多年来掌握的情况看,煤企职工和领导干部在推进厂务公开过程中分别有了不同的认识和想法。

  面对新形势与“老”制度,职工对厂务公开表现出一些“新认识”。一是流于形式,做表面文章。一些企业只对装饰公开栏感兴趣,而对于公开的内容却不愿多花心思。表面上轰轰烈烈搞公开,实质上作用不大。二是避重就轻,遮掩问题。在企业重大经营决策、重大改革改制措施以及大额资金使用等事项上,决策前不公开,决策后再公开,使职工的知情权严重打折扣。三是应付检查,虎头蛇尾。在一些企业领导的眼中,厂务公开只是一阵风。因此,上级抓得紧时,他们便热闹一阵;上级检查完毕,就“关门”大吉,从而使厂务公开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四是监督不力,失去信任。没有建立健全与经营管理、安全生产、民主管理相适应的监督机制,没有一支职工信任的监督队伍,没有安排好厂务公开程序性工作,使得公开被动,失去了大家的信任。

  企业领导干部也“很委屈”:一是职工思想存在误区,认为厂务公开是领导的事,与自己没有多大关系,积极“参与”的意识不强,影响了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职工素质参差不一,对利用信息网络优势加强和改进厂务公开等企业民主管理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不配合、不认可。三是职工观点片面偏激,只关心涉及自身利益的“芝麻小事”,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关注不够,不能站在企业总体利益上全盘考虑问题。四是管理层面不能合拍,遇到问题和麻烦时,一味地相互指责什么都公开,削弱了企业对外的良好形象。

  但是,厂务公开绝不是“吸引公众眼球”的把戏,而是踏踏实实“走在路上”的民心工程。7月23日,全国厂务公开协调小组第二十四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要认清当前面临的经济下行压力大、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任务重的新形势,勇于担当、主动作为,科学制订厂务公开工作规划,强化执行力。

  应该说,厂务公开工作从上级制度层面越来越得到重视和加强。要想更加广泛地问需、问计、问效,有序引导职工群众参与民主管理,就要解决好企业领导干部和职工的思想统一问题。

  对此,笔者提出三点建议。首先,企业领导应经常深入到职工群众中去,利用调研、座谈讨论等方式,加强思想交流,增强沟通,了解职工普遍关注的问题,了解职工工作、生活中的困难问题,引导职工热爱企业、关心企业,积极参政、议政。其次,要加强对职工代表和职工的教育培训工作,不断提高职工代表和职工队伍的素质。扩大公开范围,凡是涉及职工群众切身利益和职工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除了企业的商业秘密外,均在公开之列。再其次,企业领导要增强网络意识,通过网络及时了解掌握职工的思想动态,利用网络特点,创新厂务公开方式,更好地发挥职工参与民主管理、监督的作用。

  (作者供职于兖州煤业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