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版:星辰副刊

中国能源报 2020年08月24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草原乡村焕新颜(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陈玮 《 中国能源报 》( 2020年08月24日   第 24 版)

  初秋的内蒙古兴安盟扎赉特旗种畜场白音化嘎查村,炊烟袅袅,牛羊成群,村民们骑马放牧,欢声阵阵。很难想象,这里两年前还是国家级极度贫困村。

  嘎查村属半农半牧地区,农牧业基础薄弱,全村170户居民中贫困户占53%。靠天吃饭、土里刨食,“贫困”赶不走,“小康”进不来,嘎查村成了扎赉特旗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村民们走到哪儿都抬不起头。

  2011年4月,华能北方联合电力公司(以下简称“北方电力公司”)扶贫工作队走进了草原,扎进了沉寂的嘎查村,更带来了“致富宝”。

  两个月后,曾为养家发愁的贫困户小包巴乙拉,领到了20只基础母羊,扶贫工作队则当起了种畜“保姆”,将改良配种技术课“搬”到了他家炕头上。当年底,小包巴乙拉的羊群就增加到38只。

  “三年光景,大尾寒羊增至100只,我家的人均收入由900元提高到5100元,整整翻了五番。”小包巴乙拉自此挺直了腰杆。

  产业找对头,脱贫有奔头。北方电力公司精准施策,帮扶嘎查村发展起大尾寒羊、西门塔尔牛等畜牧业养殖,可谓扶到了“点”上。与此同时,给嘎查村建设改良站,引进新技术,改良新品种,传统农牧业得到延续发展。2018年底,嘎查村在扎赉特旗196个贫困村中率先脱贫出列,可以这样说,帮嘎查村是帮到了“根”上。

  自2018年5月驻村至今,48岁的扶贫工作队队长包海柱早已成了一名嘎查村人,帮村民解决实际困难,是他最记挂的事儿。

  前几天,75岁的村民包哈斯巴根大叔打来电话,催问包海柱何时去家里吃饭。他憨笑着答应,也紧着叮嘱大叔月末记得去医院复查。

  2019年元旦,村民包哈斯巴根突发脑溢血,驻村的包海柱驱车130公里,将老人送到兴安盟医院急救,并陪护至凌晨。在鬼门关上抢回一条命的包哈斯巴根,从此将包海柱视为亲人。

  “已经脱了贫,咋还要扶贫?”看到扶贫工作队依旧忙碌在村头巷口,村民不禁问道。“我们还要做好扶贫‘最后一公里’,把你们送上小康路哩!”扶贫工作队队员回答。

  为防止返贫与新发生贫困,扶贫工作队进一步建立贫困户动态管理和脱贫帮扶长效机制,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近十年来,北方电力公司先后资助贫困大学生37人8.9万元,累计投入危房改造资金83.05万元,42户贫困户喜迁了新居。 

  扶智凝心,技能强身。除坚持做好嘎查村集体经济建设、改善整治环境等基础性帮扶工作外,北方电力公司还积极拓展技术帮扶,把农牧业专家“请”进了村务微信群,随问随答,把脉问诊,为村民科学养殖、优质化改良肉牛送上科学致富经。

  “一头牛最低能卖1.5万元,每年养牛收入就30多万元。”45岁的春光是技术帮扶最大的受益者之一,作为村里的养殖产业带头人,他积极发动贫困户一起养牛,分享经验,抱团致富。

  有产业、有技术,看着存栏的51头西门塔尔牛,春光时不时地哼起小曲儿,而跟他一样脱贫致富的嘎查村村民们,脸上也漾起了笑容。

  定点帮扶十载,北方电力公司累计投入462.05万元帮扶资金,带领嘎查村绘出了一幅美丽的草原乡村新画卷。

  (作者供职于华能北方兴安热电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