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的机会,我和老胡同有了103天的近距离接触。
老胡同位于北京西城区白塔寺附近,胡同口距离白塔近在咫尺。由尼泊尔人设计建造的白塔虽属异国风格建筑,却与胡同淡雅朴素的灰瓦小四合院和谐呼应,一同讲述着岁月的沧桑。
胡同里除了个别租户,大都是本地老住户,且以老人居多。由于地处城市中心,胡同外是喧哗热闹的大街,胡同里则是舒缓宁静的光景。说是四合院,其实除了勉强能通过两个人相向而行的过道,院子里其他空间都建满了房子。
渐渐地,我便与胡同里的居民混熟了。
有一位独居的87岁大姐非常特别,她脸庞白皙饱满,脑后梳一个大发髻,平日爱穿中式服装,尽管皱纹爬上了额头,却完全不像耄耋之年的老人。有一天,大姐约我们去了她只有15平方米的家,一进屋是用玻璃幕墙打造的一个两三平方米的小厨房,里间是卧室兼客厅,干干净净,一张床,一个小桌,两个沙发,一个小组合柜,物品摆放得整整齐齐,小桌上一个别致的花瓶里,插着两朵鲜花。
从大姐家到胡同口要经过幽深曲折的过道,过道里种了很多花草,其中几棵大月季粗粗的蔓茎升上了屋檐,其他花草有的摆在地上,有的摆在花架上,个个开得绚丽妖娆,过道里芬芳扑鼻。
有了这些花草的装扮,小胡同一点不显得拥挤,倒像是通往童话世界的一条花间小径。我们在胡同里,从冬天走到春天,又走到夏天,每天早晨和大姐一起把花搬出来晒太阳,晚上再搬回过道。每天一吃过早饭,大姐就穿上舒适的家居服,搬个小凳,戴着手套,拿着小铲、小扒搂、剪子等工具,坐在花盆中间打理花草,一坐就是几小时。她上午把当天计划的活儿做完了,下午就换上优雅的中式服装坐在胡同里,冬天拿一杯水,夏天拿一把扇子,跟我们聊天。
103天里,我们一起迎接每一个有花的清晨,送走每一个花香陪伴的夕阳。等到离开时,那花草生香的小径早已走进内心深处,离别时,心中充满了不舍。
临走那天我们才知道,大姐老伴去世很早,两个孩子都很有出息,女儿在上海安家,儿子在香港定居。在胡同里住了57年,大姐对这里充满了感情,孩子们几次要接她走,她都不去,她说喜欢胡同里的花影流年。
好一个胡同里的花影流年,多么有诗意的文字。那意境,就像大姐温婉慈爱,笑意盈盈,每天悉心照料着每一棵植物。也许是花香晕染,也许是岁月情深,怎么看大姐,都像光阴里温润优雅、不紧不慢开着的一朵花,她芳香着自己,也芬芳了老胡同。
(作者供职于民革北京市委)